郭军教授团队文章荣登《肿瘤学年鉴》,探索黏膜黑色素瘤术后辅助免疫治疗方案。当地时间7月13日,ESMO官方期刊、国际肿瘤学顶级期刊Annals of Oncology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郭军教授团队题为“Toripalimab versus High-Dose Interferon-α2b as Adjuvant Therapy in Resected Mucosal Melanoma: A Phase II Randomized Trial”的文章,探讨了特瑞普利单抗对比高剂量干扰素-α2b用于黏膜黑色素瘤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这项研究曾入选2021年ASCO大会壁报交流。
CSCO 2024前瞻丨郭军教授:CSCO廿载风华铸就辉煌,黑色素瘤诊疗再启新篇编者按: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北京市希斯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主办的“第27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4年CSCO学术年会”即将在厦门璀璨开幕。
编者按:备受全球瞩目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当地时间5月31日至6月4日在芝加哥隆重举行。作为全球学术水平最高、最具影响力的临床肿瘤学会议,ASCO年会汇聚了全球顶尖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和分享了最新、最前沿的肿瘤研究成果。
参与该项研究的团队还包括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晓实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吴荻教授、云南省肿瘤医院李科教授等团队,研究同时得到了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Charles M. Balch教授和Jeffrey E. Gershenwald教授的大力指导,值得一提的是,Charles M. Balch、Jeffrey E. Gershenwald两位教授是近几版皮肤黑色素瘤AJCC分期系统的最主要贡献专家。
6月14日,“黑色素瘤”登上热搜,引发关注。据报道,《中国好声音》第二季亚军张恒远因患黑色素瘤去世,年仅37岁。其实,在冯小刚导演的《非诚勿扰2》中,孙红雷饰演的李香山就因脚底长了晚期黑色素瘤举行了一场人生告别会。那么,什么是黑色素瘤?黑痣和黑色素瘤之间有必然联系吗?
2024年4月15-21日是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癌症治疗已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我国,肺癌和黑色素瘤虽属于不同病理类型的恶性肿瘤,但随着医学研究发现,两者的一个罕见共性悄然显现——BRAF V600基因突变。
今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3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主题为“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癌症5年生存率已从2015年的40.5%上升到了2022年的43.7%,如期实现了健康中国行动的阶段性目标。
一组老照片,瞬间将场上所有专家的思绪拉回到往昔,串联起他们各自与默沙东K药(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背后的不同故事篇章。K药注定是肿瘤免疫治疗史上,绕不过去的一大存在。可以说,它直接引领了肿瘤免疫治疗时代。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齐琳10月26日-27日,第二届溶瘤病毒创新与合作大会在武汉召开。本届大会在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艾美达医药咨询主办,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服务中心、武汉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武汉农村商业银行特别支持。
出品 | 搜狐健康作者 | 吴施楠视频 | 章乐编辑 | 袁月在医学的浩瀚星空中,总有一些领域如同遥远的星辰,虽不常被提及,却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被称为“癌中之王”的黑色素瘤,曾经在我国的5年生存率不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