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定制化消费正在成为当下的潮流。然而,手工定制眼镜并不是新鲜事物,古早时候的眼镜不具备批量生产的条件,手工定制就是配镜的唯一方式。江浙地区自古以来商业繁荣,近代的眼镜加工业也正是从这里开始起步。
编者按:择一事而终一生,干一行而专一行。工匠,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制造业前行的源泉。浙江制造的背后,多的是数以万次的重复和不断改善以至达到对产品的完美追求。5月1日国际劳动节,潮新闻特别推出五一特辑,以初心,敬匠心,记录浙企制造业的瞬间,致敬每一位辛勤的劳动者。
如果你是“近视星”人,是否想象过可以亲手为自己做一副眼镜,并在镜腿印上自己的名字。听起来很酷对不对?在合肥的合柴1972园区就有这样一家手作眼镜店,不同于传统眼镜店的是,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亲手制作一副眼镜。亲手制作独一无二的眼镜。
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金 凤 戴上眼镜,在手机App上点击“翻译”“提词”“导航”页卡,发出语音指令,眼前便会依次浮现出一串串实时翻译的对话、演讲提词、车用导航信息。随着头部摆动,这些信息也随之移动,始终保持在眼前。
江苏丹阳,中国眼镜之都这个人口不足百万的县级市却是世界最大的眼镜镜片生产基地年产镜片4亿多副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三“全世界每两个人戴的眼镜就有一个人的镜片产自丹阳”一副眼镜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才能制作出来以前靠工人手工打磨一枚镜片就得耗时几个小时而现在,眼镜企业实现自动化智能生产只需要
“价格有点出乎意料了。原本以为几百元就能配到近视眼镜,发现自己想差了。”浙江杭州一家眼镜店里,张霞正带着11岁的女儿挑选着合适的眼镜,对于近视眼镜动辄上千元的价格,张霞颇为无奈。“眼镜市场‘水’太深了。给孩子配近视镜,如果想要防蓝光以及镜架更轻巧的话,没有一两千元根本配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