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召开的第一期食管癌达芬奇手术演示讨论会上,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食管肿瘤微创外科科主任姜宏景使用第四代Xi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完成了手术演示,“达芬奇”的应用大幅度提升微创手术的整体水平,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更小创伤、更快恢复的外科治疗。
据说,诞生于美国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得名于500年前画家达·芬奇在图纸上画出的最早的机器人雏形。当记者走进手术室,眼前的一切颠覆了传统手术场景的设定:国科大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程向东像驾驶汽车一样,双手伸进操作杆,轻轻捏着手指操作器,控制操作系统向机械臂系统发出移动、捏夹等指令,远端视频系统能清晰看到手术解剖部位,随着主刀医生左脚踩镜头键,移动镜头,查看手术视野情况,随即移动机械臂,进入目标区域;
操控机器手臂,以娴熟的手术技术,完整切除食管肿瘤,顺利完成了左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清扫。在近期召开的第一期食管癌达芬奇手术演示讨论会上,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食管肿瘤微创外科科主任姜宏景使用第四代Xi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完成了手术演示,“达芬奇”的应用大幅度提升微创手术的整体水平,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更小创伤、更快恢复的外科治疗。
天津广播网2月3日消息:2日,本市第一台“机器人医生”——“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医大肿瘤医院投入使用。拥有4条机械手臂,3D视觉系统,灵巧手指的手术机器人,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将会广泛运用于肺癌、肝癌、胃癌、肾癌等肿瘤的外科手术中。
近年来,在胸外科,肺结节的比例越来越高,以至于目前胸外科大部分是肺结节的患者。4L区淋巴结的清扫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因此一些胸外科医生在左肺癌的手术中不清扫4L区淋巴结,我们的研究发现清扫4L淋巴结能够明显改善预后,该研究成果于2018年8月发表在国际肿瘤学领域著名期刊 《J Clin Oncol》。
新华医院手术室内,“身着”钢衣、拥有“三头四臂”的机器人,正忙碌的辅助医生完成一场子宫切除手术。它叫达芬奇,当下最厉害的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医生”。新华医院汪希鹏主任带领妇产科团队携手达芬奇机器人共同完成了近300例达芬奇手术,让更多的女性得了妇科重病后避免了开大刀。
4月12日,作为天津市政府民心工程,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新址扩建项目(水西院区)正式启用。 双院区同质化管理 错位布局 水西院区坐落于天津市西青区侯台风景区东南侧,东侧临春明路,西侧临文正路,南侧临保山西道,北侧临保泽西道。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是亚洲单体最大医院。
9月23日,全国首家达芬奇机器人临床教育中心在天津市肿瘤医院正式成立。天津市肿瘤医院作为我国肿瘤学科的发祥地,从2016年开展首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获得成功后,十余个临床科室开展机器人手术,多名医生主刀完成百例以上机器人手术,六年内累计完成5851例机器人手术,目前已将机器人临床微创手术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的外科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近日,市工信局发布首批十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典型案例,涵盖车联网、智慧医疗、智能金融、智慧教育、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多个领域,应用成熟度较高,示范效果明显,均已建成并有效运行,让市民切实感受到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天津智港”更加智慧、便捷、高效、安全。人工智能和市民日常生活的距离有多近?答案是“很近”。走进位于河西区友谊北路金融街的中国银行“5G智能+民生馆”营业厅,映入眼帘的不再是传统玻璃柜台,而是众多智能化多功能设备。大厅入口处的“智能识客”设备,可迅速通过人脸识别“认出”新老客户,并在大堂经理的手持PAD上予以提示,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个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