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明十三陵总览(来源:百度)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
继长陵、定陵、昭陵、康陵之后,明十三陵永陵、思陵首次向公众开放,这两座陵究竟有何看头?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总面积120余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2003年7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莺飞草长花待放,春满大地出游忙。温暖的春天终于回归,去哪里旅游踏青呢?小探君给你推荐个好地方吧!北京市昌平区的明十三陵,那里不仅可以瞻仰古迹、踏青赏景,更可以在游玩中学习明史知识、感受传统文化,再嗟叹一声“帝王将相皆尘土”,感慨一句“春风明媚好时光”。
来源:【中国风景名胜】明长陵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明长陵是明代帝陵中建筑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在明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保存也最为完好。从陵门到祾恩门是明长陵第一进方形院落。
明十三陵中的永陵、思陵今明两天陆续对公众开放。12月5日,新京报记者从昌平区文旅集团获悉,明十三陵中的永陵、思陵今起可通过官方渠道预约讲解参观,当前可预约今年12月份的部分日期时段。截至目前,包括长陵、定陵、昭陵、康陵、永陵、思陵在内,明十三陵已经有六座陵寝向公众打开大门。
这座陵寝从明代正式迁都北京以前便开始建设,兴建年代比紫禁城还要早一些。如今,从高空中俯瞰,这处天然形成的小盆地地貌非常清楚:北面是从属于军都山脉的天寿山主峰,阳翠岭、大峪山等雄峙左右,南面有蟒山、虎峪分列左右,再向南则是大红门周边一系列的低矮山丘,众多的峰峦就如众星捧月一样,拱卫着核心建筑群——明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