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泰斗钱钟书先生这样评价他的画:“画品居上之上,化人现身外身。” 意思是说他的画是上上品,有仙气,具体形象里还有神采在外。他就是中国当代书画家、国学家、诗人范曾先生。“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这是范曾先生的自评。
11月12日,走进禹城市德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展览馆内,“掌门人”潘恒军正聚精会神地创作,展厅一侧摆满了各类惟妙惟肖、寓意吉祥的炭雕作品。“这幅炭雕是《大禹》,这幅是《禹息故城》,那幅是大禹治水故事中的一个场景……”潘恒军如数家珍地介绍。
作者:许结(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汉代骋词大赋作为赋体的代表,其体式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体国经野,义尚光大”,故包罗万象,气势恢宏;二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特别重“物类”意识,故能观物取象,以夸饰描绘见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辞赋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文体,是典型的汉语言书写方式的体现。美国学者康达维曾列举多种译介方式想说明这一文体与西方文体的对应,如诗歌、散文诗等等,均无理想结论。葛洪《西京杂记》记述赋圣司马相如的说法是“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
上篇我们讲了《左传》的“使民知神奸”和孔子儒家代表论美术的“绘事后素”和“明镜察形”,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剩下的两节,道家和法家论美术观点。道家,《庄子》解衣般礴论晚于孔子的庄子是道家哲学家的代表,其思想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家影响极大。
诗歌与绘画是两种文艺类型,诗歌为文学艺术,绘画为形象艺术。中国早期的诗歌以文字和声音来表达,可唱可诵可阅,譬如《诗经》中的诗歌,原来都是可以吟唱的;而中国的绘画的表现手法与之相比,则是无声的,以笔墨色彩和形象来表达。
文学从综合艺术中独立出来并具有独立的文学意识,始于战国后期,屈原、宋玉应是我国最早的文学家。刘歆的《七略》有《诗赋略》,《汉书·艺文志》载“诗赋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诸子略》中又有“小说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平仄规矩、清新别致,这首不久前引发热议的小诗读起来是不是朗朗上口?如果告诉你,它的作者是个机器人,你会不会大吃一惊?事实上,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吟诗作对只是牛刀小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