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是“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为“肺系生命、刻不容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进行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患者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和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慢阻肺是可以预防、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
来源:中国日报网 今年的11月20日是第23个世界慢阻肺日,主题为“知道你的肺功能”。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金标准,对早期诊断及预防有着重要意义。慢阻肺病是一种导致呼吸困难的慢性疾病。目前我国有近1亿慢阻肺病患者,40岁以上人群每8人中就有一位慢阻肺病患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13日发布消息称,为加强呼吸道疾病防治,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糖尿病两种慢性病患者健康服务基础上,决定组织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我非常高兴看到慢阻肺病被正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呼吸病学领域医务工作者,我深感振奋。
慢阻肺实际上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疾病,并且治疗周期相对较长,因此许多慢阻肺患者可能会感到担心,担心无法有效治愈这一病症,以及对正常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慢阻肺是否会缩短患者的寿命呢?慢阻肺无疑对患者的寿命产生一定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英文简称“COPD”),是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喘息、胸闷、呼吸困难、气短等。
来源:人民日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经常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是严重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的公共问题之一,也是《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的重点防治疾病。
中新网黑龙江新闻11月19日电(高军震 周芷含)2024年11月20日是第23个“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防可治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是一种病情进展相对缓慢,发病隐匿的疾病,常常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错过最好的治疗时机。
新京报讯(记者张兆慧)9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文宣布,将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标志着我国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通常症状主要表现为经常咳嗽、咳痰、气短,还有呼吸越来越费劲。
春暖花开时节,春季呼吸道疾病紧随而至。近年来,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日益引发关注,它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不要小瞧它,慢阻肺已成为全球十大死因中的第三大“杀手”,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四高”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