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是五代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天道》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阐述了命运、道德和自然规律之间的关系。全诗以劝诫的口吻,鼓励人们顺应自然、积极向善,不要过分执着于命运的起伏。《天道》·冯道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什么是知命?在古人眼中,知命不是向命运低头,而是在人生棋盘上,找到自己的坐标。所以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这是一种深刻的自我认知,是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接纳。近代梁之永就曾做过一篇《知命赋》,通过描绘天地间的茫茫无际与世事的沧海桑田,诠释了生命的无常与短暂。
世间好文如星辰繁密,但真正能点醒迷茫、洗涤人心的,却如凤毛麟角。今日要与诸君分享的,正是一篇字字珠玑、千古难遇的奇文——《修身赋》。初夏时节,明德先生偶得此文,感叹其辞藻之华美,见识之深远,尤其是对修身、立德、处世之道的深刻洞察,简直令人醍醐灌顶。遂命名为《修身赋》。
天地茫茫,世事沧桑,生命无常,何须奔忙。意思是天地无边无际,世事变幻无常,生命短暂而变化无常,不必急于奔波忙碌,应以宽广的胸怀面对生活的起伏。世事如风云变幻,难以预测,生命的轨迹亦充满不确定性,时而顺遂,时而坎坷。今日的辉煌或许瞬间化为乌有,往昔的低谷可能成为崛起的铺垫。
《知命赋》天地茫茫,世事沧桑,生命无常,何须奔忙。烦嚣俗尘,逐利追名,殊不知穷通有数,祸福缘定。叹秋霜月夜,长城犹在,皇陵宫寂,邺城台荒,无非似戏如梦空一场。前也悲凉,后亦彷徨。劝君乐天且知命,淡守本分,休道是非及荣辱,莫论兴衰与成败。
记之:知己、知人、知世、知天命。 孔子曰,天命不可违,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徐志摩感叹,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孟子·尽心上》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心之力》为毛先生1917年所著。本月拜读该文,初读版本为“百科版”(简称:BKB),再读头条认证的“平利检察”版本(简称:PLB),前者少文字3000字左右。因此,今日头条作者“十星科技”将两个版本打印下来,反复研读、对比,整理如下(2024年11月23日)。
人生的道路总是充满了选择和纷扰,我们常在“是非、得失、爱恨”之间徘徊。但真正的智慧,并非在于选择的结果,而是在于如何面对这每一个瞬间。无论清醒还是迷醉,无论富贵还是贫穷,若能从容处之,便能化繁为简,安然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