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也终于体会到了“恶霸地主”的这种感觉:泡上茶,躺在摇椅上,翘上二郎腿,眯着眼,手拿折扇打节拍,美滋滋享受着苏州评弹《白蛇传·赏中秋》:“七里山塘景物新,秋高气爽静无尘……我不知几世来修到,方能够缔结丝萝,攀上你这女千金,我是暮暮朝朝,忘不了你白素贞……”
“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中秋之夜,花好月圆,玉露生凉,丹桂香飘。江南之地对中秋的讲究,古已有之,翻阅古籍,会发现吴地明清间中秋习俗多达数十项,饶有情趣——祭月、赏月、食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月盈江南,自然也少不了吴侬软语相伴。
朱慧珍(1921—1969),江苏苏州人。出身于苏滩艺人家庭。16岁随其姐学唱苏滩。18岁起,从电台广播中学唱弹词,私淑蒋如庭、朱介生,以唱“俞调”为主。后又从周云瑞习琵琶,不久即在苏州电台播唱开篇。1946年起与夫吴剑秋拼档说唱长篇弹词《白蛇传》、《玉蜻蜓》。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和上海市文联媒体中心共同主办了“文·忆——新中国70年令人难忘的一部文艺作品”微评活动,一批上海的文艺家、评论家围绕这个主题,重启记忆之门,重阅时代之书,写下了对自己而言不能忘记的文艺作品——也许是一家之言,但见微知著,从这些让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文艺作品如何生动鲜活地反映社会热词,与时代共振;
朱慧珍(1921-1969),唯亭三庄村人。16岁起,随其姐学唱苏滩。18岁跟电台广播学唱苏州弹词。后师从著名弹词艺术家蒋如庭、朱介生,以唱俞调为主。朱慧珍后又师从周云瑞习琵琶。不久,即在苏州电台播唱弹词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