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聊城大学档案馆孟宪霞曾撰文《山东状元知多少》指出,临清人马兆瑞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考中状元,李孟悦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武举殿试一甲第一名进士及第武状元。聊城历史上的武状元仅此二人。
状元,自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壬午科开始,到清末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甲辰科止,1282年漫漫历史长河中共产生了有649名状元。有据可查的山东籍状元共36名(还有一说为53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聊城,历史上到底出过多少状元呢?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有文举和武举之分。考试程序仿照文举,考生由各州选送,考试科目分外场、内场,外场考马射、步射、马枪和技艺等,内场考《孙子》《吴子》等韬略阵法,也考《论语》《孟子》。历代重文轻武,因而武举远不如文举隆重荣宠,武状元的数量也远远少于文状元。
在郓城县的人文历史中,古代帝王御封的武状元少之又少,清代武状元山东有14名,而郓城县张鲁集镇状元张楼村的张宪周是山东最后一名武状元,也因此,该村村名冠以“状元”一词,在村中心街北端,耸立着一座沿用百余年的状元祠,它就像一个历史符号,其崇文尚武、努力向学的优良传统深深影响着后世子孙。
清代武举张宪周,是清代山东最后一名武状元,也是清朝光绪庚寅科的武状元。《清末武状元张宪周》披露了张宪周的训练表,根据该文介绍,我们可以发现,作为武状元的张宪周,他的训练量和训练方式和今天专业运动员类似。
侧踹腿是中国武术的精华,也是每位散打运动员的必修技。众多侧踹高手中,武状元陈超的侧踹腿独树一帜,被称为“陈氏侧踹”。陈氏侧踹被广大运动员反复模仿、使用,影响了一代人。24岁的新中国武状元陈超生于武术之乡山东菏泽。
最爱君中国的武举制度,创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