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回顾抗战的文章见了不少,让我想起自己以前买的一本旧书。书的封面全无装饰,只是印着“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 第二辑 史迪威资料 〔美〕约瑟夫·W. 史迪威等 瞿同祖编译 中华书局1978年2月”,并于封底注明“内部参考注意保存”。这是特殊时代的产物。
二战期间,约瑟夫•史迪威远渡重洋,与中国军民并肩奋战、结下了深厚友谊。如今83岁的外孙讲述了外祖父曾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的历史,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善让他印象深刻。史迪威将军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中国解放和进步事业给予了积极支持,对中美人民友好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人民对此不会忘记。
中新社重庆2月25日电 题:中国为何要为这位美国陆军四星上将建博物馆?——专访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重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周勇作者 梁钦卿重庆市渝中区李子坝嘉陵江边山坡上,郁郁葱葱的草木中掩映着一道红门,这里坐落着中国唯一一座以外国将军名字命名的博物馆——史迪威博物馆。
众所周知,从清朝覆灭一直到抗战爆发,积贫积弱的中国便一直被邻国日本“虎视眈眈”,后来随着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历史性事件的发生,日本也终于撕破嘴脸,开始朝着中国大举进军,并放出狂言:三个内灭亡中国,结果仅在上海就打了三个月,并为此付出了数万余人的伤亡代价,而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法肯豪森和陈纳德也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
中新社重庆8月8日电(记者 刘相琳)约瑟夫·史迪威将军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8日在重庆史迪威博物馆开幕。重庆将举行研讨会、图片展等活动,铭记共同抗战岁月,传承中美人民友谊。图为研讨会开幕式现场。 中新社记者 周毅 摄 约瑟夫·史迪威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
这张合影照片是1993年3月28日,我和河南媒体记者在郑州国际饭店采访美中友好访华团时拍的,和我站在一起的那位穿着红衣,满头银发,神采奕奕的老人,是担任访华团团长的前美军高级将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印战区总司令的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的长女南希.史迪威老人,她已经是79岁的高龄了。
#头条深一度#1944年3月,蒋介石夫妇应邀印度访问,在乘坐飞机穿越喜马拉雅山时,发动机突然发生故障,飞机上的所有人都必须弃机跳伞。蒋介石夫妇带着跳伞装置逃生,可在跳下飞机后却发现,这是一副失灵的降落伞。于是,一场巨大的空难发生了......
参考消息网8月12日报道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10日报道,在北京试图通过非正式人员接触来改善中美关系之际,中国对二战时期的一位美国将军的后代表示欢迎,以纪念这位已故军人。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9日在这座西南部城市会见了史迪威将军的外曾孙女苏珊·科尔和南希·米尔沃德。
重庆日报客户端 记者 周尤 何春阳8月8日,由史迪威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协办的约瑟夫·史迪威将军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在重庆举行。作为活动的重要部分,由重庆史迪威博物馆推出的“伟大的朋友——史迪威将军生平图片展”也于当天正式启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