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现代化强国建设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现实意义和方法路径,并进一步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来源:【中国教育报】全国两会期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体系建设话题受到代表委员热议。加快构建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衔接培养格局,建立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机制、保护机制、培养机制、评价机制,加强校内外科学教育的协同等建议引发热议。毫无疑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钟帆十天前,新时代卓越书记校长“落实教育强国战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专题研讨会在成都举办,专家学者们围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等多个话题进行研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关系着国家未来发展与核心竞争力。
2024年8月3日—5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专业委员会、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教育学会指导,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中心和北京时代凤凰教育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24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研讨会暨全国高中教育论坛”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隆重召开。
4月29日,全国112所知名中学的150余位书记、校长齐聚四川大学,共同探讨大学和中学如何“双向奔赴”,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创造路径。“拔尖不是掐尖,不是把学生送入清华、北大等,就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近日,多所高校接连发布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向有学科特长的学生提供破格入围资格,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比如,中山大学为单科成绩符合数学≥140分或物理100分(新高考省份)或理综≥280分(传统高考省份)的学生提供了破格入围考核的机会。
今年4月19日,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工作推进会暨计算机“101计划”成果交流会在京召开。作为教育部组织实施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计划,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有何进展与经验?“101计划”如何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筑牢基础?
作者:韦家斌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起点,是助力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发端。积极探索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做好人才早发现、早培养,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一、统筹一体化协同,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龙头是高等教育。
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黄京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湖南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已逐渐向基础教育阶段延伸。 记者发现,在湖南,越来越多的学校注重挖掘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质,提升创新素养,为他们今后成为拔尖之才打下深厚基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打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拔尖创新人才”现在是全社会的一个热词。
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所承担的人才培养任务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者共同构成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基础教育阶段激发和塑造学生的创新潜能具有重要意义,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启蒙和奠基作用。
两会·高见“教育还需要从对知识的过度追求中,重新回归到人本身。”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对南都记者谈起当前教育面临的变与不变,“以知识传授为宗旨的传统教育核心,在人工智能时代必然要面临根本转变。”他的观点掷地有声。
现代快报讯(记者 于露 文/摄)3月12日,2024年南京市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举行。会议总结分析了2023年全市教育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研究和部署2024年全市教科研工作,力求推动全市教科研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