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8日新媒体专电(宛诗平)2月28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塑料紫菜谣言”炮制者理应被追责》的评论。在2月27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谈及“网传紫菜是用塑料制成”等谣言时指出,对涉及食品安全的谣言要揭露,对制假售假要严惩。
新华网北京2月27日电(李楠) 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食安办主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表示,对于近期在网上传播的“塑料紫菜”等食品谣言,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厉打击。
齐鲁网2月24日讯 这几天,网上的一段视频刷爆了朋友圈。视频中,一个带着潍坊口音的大妈,说自己在潍坊安丘一家超市购买的紫菜,用水一泡,立马变成了一条半透明的薄膜,撕不断、嚼不碎还有腥臭味,大妈立即断定,这一盆紫菜,就是用绞碎的塑料袋制成的。很快这样的传言在网上又出现了多种版本。
来源:甬派客户端买到的紫菜撕扯不断,疑似黑塑料袋,难道是假紫菜?最近,象山市民张先生急匆匆跑进定塘市场监管所咨询。原来,这袋紫菜是张先生从农贸市场买来的,回家泡水后发现撕扯起来很有韧性,就如同撕拉塑料袋一样。家人想起前几年在网上看到过“塑料紫菜”的新闻,这让张先生十分担心。
近日,一段“买到假紫菜”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一名女士将自己购买的紫菜放入水中泡发,随后捞起撕扯,由于泡发后的紫菜较有韧性,该女子由此推断,自己可能买到了用黑色塑料袋做的紫菜。塑料袋真能冒充紫菜吗?
中新网2月27日电 国务院食安办主任、国家食药监总局局长毕井泉27日谈及了“紫菜是用塑料制成”等虚假报道。他指出,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对造谣者给予治安拘留处罚。谣言大家要揭露,制假售假要揭露、批评,要严惩。但有关报道一定要客观、公正、平实,不要怎么吸引眼球就怎么起标题。
“经视大调查”微信公号2月20日消息,紫菜可以说是厨房里少不了的一道寻常菜,用来做汤也是一种美味。但最近,一段“紫菜竟是用废塑料做成的”视频在网络上大量转发,视频中市民说,买的紫菜泡水后,很难扯断,她怀疑自己买到了用废塑料制成的假紫菜了!塑料真的能做紫菜?是真的吗?
网传有些紫菜是塑料袋 检验6样品未发现异常多段以“黑色塑料袋制造廉价紫菜”为内容的小视频近日在网络流传,令不少市民心生“恐慌”。我们吃的紫菜真有可能是黑色塑料袋制成的吗?昨日,华商报记者从市面上买来不同价位的6种紫菜,分别用凉水浸泡、温水浸泡、及用火烧,通过实验来检验紫菜的真伪。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谣言无处不在,网络辟谣工作成为了网络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清朗网络空间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媒体、网民共建共治共享。网络谣言传播具有突发性且流传速度极快,因此极易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那么,怎样甄别和抵制网络谣言呢?
关注三湘都市报微信看E报。紫菜历来被人们视为珍贵海味之一,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有“长寿菜”的美称,主要用作营养丰富、味美可口的汤菜料。紫菜亦被称为“海洋蔬菜”,可以入药,制成中药,具有化痰软坚、清热利水、补肾养心的功效。
海口网2月25日消息(记者黄晖)近日,一段质疑“紫菜可能系塑料袋冒充”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引发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恐慌。2月22日,海口一市民也怀疑从超市购买的紫菜为塑料膜制成。对此,海口市食药监局对该批次紫菜进行抽样送检。
真紫菜泡水后吸收水分,光滑;而塑料薄膜不吸水,不光滑。制图:中新网 邱宇中新网北京2月26日电 (邱宇)近期,一段“撕不烂的紫菜是塑料薄膜做成”的视频在网络中流传。中新网从北京市食药监局获悉,近三年,北京抽检的紫菜样品中未发现“塑料紫菜”。
闽侯新闻网讯 随着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食品问题进入眼球,引发热议:“乳饮料含肉毒杆菌”、“火腿肠含亚硝酸盐”、“草莓含有致癌农药”……各种信息层出不穷,而近日又一轮关于“紫菜是用塑料制成”的风波再次将食品安全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