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核桃是对核桃进行选择和加工后形成的,具有收藏价值的核桃,起源于汉隋,流行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因:“此果外有青皮肉包之,其形如桃,胡桃乃其核也。羌音呼核如胡,名或以此。”故名为“胡桃”这些都是历史典故, 也是证明核桃它的历史渊源久远。
越简单的文玩就越美,大道至简,文玩如今流行至简风,一颗老桃核在文玩圈里却冲上了热门,它没有星月的秀外慧中,也没有金刚的霸气外露,更没有凤眼的独具一格,可是它却在琳琅满目的文玩中杀出重围,无需额外的修饰,犹如一枝独秀屹立在世人的面前。
开栏话: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世界。无数行业工匠的创造,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标识。我们惊叹于工匠们精妙绝伦的技艺,更为他们身上的那股子“犟”劲儿所折服,他们究竟是一群怎样的人?营口新闻传媒中心推出系列报道《时光手艺人》带你走进匠人的世界。
根据文献与传世实物来看,核雕所用之核主要以桃核、橄榄核为主,也用梅核、樱桃核,兼及核桃壳等,制品以核舟为代表,单件可做佩饰、扇坠、陈设玩赏品,连缀起来则可为念珠、手串、朝珠等,在意匠上属于立体微雕范畴。
中新网潍坊11月15日电 题:核雕非遗传承人王春晖:方寸间展现大千世界作者 吕妍 任宁左手捏住一个桃核,右手不断更换各式各样的刻刀,在辗转腾挪间,桃核褪去原有的模样,变成了花鸟鱼虫、人物肖像等各种核雕作品。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25日讯 潍坊非遗文化源远流长。核雕作为集观赏、佩戴、收藏于一体的微雕艺术,具有“方寸之间,包罗万象”的艺术特点。1月24日,昌乐县核雕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春晖正在潜心创作核雕作品。经过反复打磨,一个个寓意吉祥的图案浮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