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院长建议中国教育立即停止以下3件事情:第一,超时学习。现在老师让学生做很多很多功课,心理学已经证明学习是有最佳时段的,不是说你学习时间越长效果越好,甚至他会有逆反的效应,就是你时间越长效果反而越差,这是我们很多做教育工作者应该有的一个基本常识。
中国教育部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从数据看十年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成效,中国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介绍,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4%,这是中国在2012年首次实现、又连续10年巩固的一个目标。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即将召开,3月1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教育集团总校长、党委书记刘希娅,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副校长明东从代表委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围绕中国教育事业一年来的发展变化,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9月27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这十年”“1+1”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瞿振元点评从数据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效。瞿振元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现在为了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大多数中学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从初中开始要求学生“刷题”,尤其是数理化,分门别类、总结题型,甚至有些学生会选择高强度地死记硬背标准答案,知其然而无暇求其所以然,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现象。
“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9月8日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对他们寄予殷切期望,并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党的十八大以来,几乎每年教师节、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都会用各种方式同老师同学们互动;
《人民日报》11月9日刊发孙春兰署名文章《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下为全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开启新时代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