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困扰,而幽门螺杆菌感染目前已经被确认是导致消化道溃疡,胃MALT淋巴瘤,以及消化道癌症风险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因此,一旦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特别是伴随相应的胃部问题的朋友,很多人都希望能通过药物治疗,有效的去除这种致病细菌。
幽门螺杆菌不会自行消除,目前推荐的根除方法是四联疗法,即两种抗生素、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和一种铋剂共四种药物联合使用,疗程为10~14天,根除率可达85%~94%。 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根除后,人体再次感染的概率并不高。避免感染幽门螺杆菌,还是要注意饮食卫生,比如使用公筷、公勺等。
每年的11月29日为“胃癌关爱日”,旨在呼吁全社会集结爱心之力,帮助胃癌患者拥抱美好明天。幽门螺旋杆菌,是诱发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细菌,也是胃癌的一类致病原。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人群中,约有20%-30%会演变成消化性溃疡,更有甚者,会发展成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我们消化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也是中国人比较常见的一个消化道的一个致病菌,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有超过一半以上人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但是有一部分人是没有症状的,可以不用特殊处理,要定期复查,但是有一部份人有症状,而且胃镜查下去是有问题的,就一定要及时处理,因为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引起很多胃病,就像胃炎,食管炎,胃溃疡等,严重的可以诱发胃癌,但是这方面要看年龄,一般年龄过小或年龄过大的话,还是尽量不要去处理,可以动态的观察。
直至2021 年 12 月 21 日,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 发布第 15 版致癌报告,也明确将幽门螺杆菌列为 I类致癌物。京都共识指出,所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都应接受根除治疗,除非有合并症或局部再感染等其他特殊情况。
鉴于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仍没有被广泛采纳的预防性或治疗性幽门螺杆菌疫苗,临床药物治疗仍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干预的主要手段。 随着人群感染菌株耐药率的持续升高,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方案不断调整,相应地出现了耐药性检测技术和基于耐药检测结果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你被幽门螺旋杆菌概念收割了吗?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超一半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几乎不到2个人中就有1人染病。一旦感染,可能会出现上腹疼痛、胃部灼烧感、恶心呕吐等,同时会伴随口臭、口干等症状。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该如何治疗?3类人是重点筛查对象。
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健康体检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拿到体检报告,很多人可能会发现自己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心中难免诸多疑惑:它有什么危害?是否需要治疗?该如何预防?今天,就来聊一聊幽门螺杆菌那些事儿。幽门螺杆菌是世界上人群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感染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世界上人群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是很多胃病的罪魁祸首。如何有效地降低我国居民Hp感染率仍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什么是幽门螺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