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9 月 25 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射电波段的发现源于一次非常偶然的事件,对于射电天文学的研究,让我们有四个非常重要的新发现,即脉冲星、星际分子、微波背景辐射、类星体。
中国“天眼”即FAST射电望远镜,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于1994年提出设想,历经22年建成。“天眼”能让我们在宇宙中发现什么?请听国家天文台高级工程师、中国“天眼”现场办公室原副主任李奇生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上的讲述。以下为讲座主要内容。
近日,“中国天眼”FAST的核心阵试验样机建设正式启动,计划利用FAST周围5公里内优异的电磁波环境,建设24台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与FAST组成核心阵。核心阵将有效提升FAST分辨率、精确定位和精细成图能力,大大拓展现有科学研究领域。
2016年4月10日,工作人员在安装“中国天眼”馈源舱(无人机照片)。2024年9月25日,“中国天眼”迎来落成启用8周年纪念日。“中国天眼”全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缩写为FAST,是我国独立自主设计并建造的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2015年,“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被查出身患肺癌。当时“天眼工程”已经接近尾声,南仁东哪里甘心躺在病床上?他拖着病体,又跑到贵州的山坳里,日夜奋战。为了“天眼工程”,南仁东已经带领团队奋战了20年。从青丝到白发,从日出到日落,经过日夜奋战,2016年9月25日,天眼终于建成了。
来源:央视财经 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行FAST脉冲星科学研讨会并对外发布,截至2024年11月,位于贵州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自调试以来,已经发现的脉冲星数量突破一千颗,超过同一时期国际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其中包括大量的毫秒脉冲星和脉冲星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水墨画般的群山间,“中国天眼”像一口巨大的锅,躺在“大窝凼”里。站在观景台上,可以一览“中国天眼”的全貌—— 一口直径500米的“锅”,被6座高塔围在中间,能够看清百亿光年外的宇宙。
开栏语: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科学院,并提出“四个率先”的目标要求。10年后,2023年,我国进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科学院也走上了推动系统性调整和战略性重构的关键节点。
这,就是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的过人之处!山廓作眼睑,圈梁是眼眶,反射面板当眼球,馈源舱为瞳孔——高空看它,银色巨“眼”,气象非凡:它的口径达500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的接收面积,光反射面板就有4450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