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如果说,散裂中子源是探索物质微观世界的超级显微镜,那围绕着靶站的一条条谱仪就是一个个不同的镜头,满足不同学科、不同方向的科研需求。2023年,依托散裂中子源产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原创成果,为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头动能。
最近,中国的又一个国之重器诞生,并让西方为此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而这个国之重器到底是什么?原来中国这一次成功研发的国之重器名为散裂中子源质谱仪,这让人们觉得非常奇怪,散裂中子源这一特殊设备到底是用来干啥的?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11日发布消息说,该所建于广东东莞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其大气中子辐照谱仪近日成功出束,随后开展的束流性能测试表明,该谱仪已测工况的中子束尺寸与分布、中子能谱、通量等重要参数与预期相符。
2月18日,龙年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2024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会议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促进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全面提升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东莞多位企业代表和科教界代表现场参会。
01中国散裂中子源物质结构决定了物质性质,中子和X射线都是人类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有力手段,相互补充。相比于X射线,中子不带电、具有磁矩、穿透性强,能分辨轻元素、同位素和近邻元素,且有对样品的非破坏性等独特优势,使得中子散射成为研究物质静态微观结构和动力学机制的理想探针之一。
当国家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与文物研究“相遇”,会碰撞出什么火花?11月26日至29日,由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主办、故宫博物院和广东省博物馆承办的首届中子技术文化遗产科学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东莞召开。
位于广东东莞的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又解锁“新技能”——文物无损检测。11月26日,首届中子技术文化遗产科学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东莞召开。会上,专家表示,中子是穿透性强、元素分辨率高的微观粒子,能为文物进行无损检测,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在文物研究领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在广东东莞一片郁郁葱葱的荔枝林里,坐落着一座中子“工厂”,它就是被称为“超级显微镜”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它被认为是当今人类深度探索微观世界的有力工具。中国散裂中子源填补了国内脉冲中子源及应用领域的空白,对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前沿科学问题、解决瓶颈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陈和生作者陈和生肖像画。 张武昌绘中国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所在地入口。 “南方+”供图中国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外景。 “南方+”供图你知道怎样准确诊断和预防航空发动机的“心脏病”吗?那就要克服制约其性能的最大瓶颈之一——叶片金属疲劳。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陈晓楠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钟振彬自正式运行以来,完成了超过1000个科研课题,取得了一批重要科学成果。6月10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广东主题采访团来到了位于东莞市的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17日讯 (山东台综合广播 孙昊南)12月17日,记者走进位于广东东莞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实地探访我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
冉雪梅摄 图2:中国散裂中子源直线加速器。这是中子,原子核包含的两种粒子之一,算得上“微不足道”。然而,正是这般“微不足道”的中子,“落在”广东的“制造业之都”东莞,扎根巍峨山下、松山湖边,4年多来,“散裂”出科研的“庞然密林”:500多人的“科研天团”、800多项研究课题、3800多名注册用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