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于2005年的电影《剃头匠》,以纪录和讲述的形式描述了一位北京剃头匠如何面对人生和死亡的故事,靖奎老人在其中本色出演。就像影片里说的那样,他希望每个人干干净净地来到人世,也希望人们干干净净利利索索地离去。靖奎老爷子97岁的时候还在为顾客剃头。
都说“二月二,龙抬头”,很多朋友对“龙抬头”三个字的理解,只有“这一天可以剃头了,剃头之后精神地抬头走路”,如果让古人听到,恐怕要摇头叹息,因为“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话,跟剃头虽然有关,但绝不仅此而已。
在老北京七十二老行当中,最具有特殊意义当属“剃头匠”了。明代北京城没有“剃头匠”,满清八旗进入北京后,强迫其它民族男人“剃头”,留满族发式,否则就杀头,就出现了官办的“剃头匠”。在满清统治中国的286年间,“剃头行”曾经是北京城第一行当。
本站文章谢绝转载,否则法律后果自负!法制晚报讯(记者 刘汨)两个月前,当靖奎将自己的那套理发家什交给最后一个徒弟时,有些事情已经注定。昨日上午9点20分,这位有着“理发泰斗”“老北京手艺人的活化石”尊称的老人在北京中医医院去世。
(图文互动)(4)101岁的老北京“剃头匠”靖奎先生走了(图文互动)(3)101岁的老北京“剃头匠”靖奎先生走了(图文互动)(2)101岁的老北京“剃头匠”靖奎先生走了(图文互动)(1)101岁的老北京“剃头匠”靖奎先生走了新华社北京11月4日新媒体专电 题:101岁的老北京“剃
搜百度知道,看到这样一则资料,资料提供者为“不懂先生12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清朝之前,并无剃头这一行业,剃头意味着不孝。剃头匠的出现,是随清朝政府迫使汉人剃头的政策应运而生的,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老北京的服务行当儿有很多, 剃头、绱鞋、修理雨伞、磨刀、锔碗、箍漏锅、焊洋铁壶、修理竹门帘等。在过去,这些手艺人大多走街串巷,胡同里的叫卖声连同“响器”发出的各种声响不绝于耳。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去司空见惯的老行当儿,如今只能在记忆和文字里找寻。
北京百岁“剃头匠”靖奎老人在十月的最后一天去世,享年101岁。老人家生前做了80多年的传统“剃头”手艺,曾为梅兰芳、傅作义等名人“剃头”。手艺和主顾们的感受是他最看重的东西,90多岁的时候他还坚持上门为“老主顾”们服务。http://t.
因为该片儿不掺杂任何杂质,没有任何摆平的成分,从某种层面来说,将其称之为‘老北京人的一天’更为体贴,正片儿只有五十四分钟,但在主角儿靖奎,靖老爷子身上,可以看到很多老北京人的影子,上映时间为2002年,这时候靖老爷子已经是八十七岁的老龄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