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绿色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建设与发展大局,也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都是绿色发展的践行者、推动者,也是绿色发展的见证者、受益者。近年来,许多年轻人积极探索绿色生活的多种“打开方式”,让生活因低碳、环保、可持续而更加时尚、更有光彩。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 题:低碳引领 向“绿”而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潮流风尚新华社记者第33个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记者来到广东省广州市的流花湖公园,亲身体验了一场倡导青少年养成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生活习惯的培训。“关爱地球、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围绕此次三中全会涉及的热点议题,比利时前驻华大使、欧盟中国联合创新中心联合发起人帕特里克·奈斯(Patrick Nijs)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说:“我认为,中国的绿色生活方式正在兴起。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 王继昌近日,2022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暨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举行,本届论坛以“聚焦‘双碳’目标 促进全球经济绿色复苏”为主题,围绕“创新完善市场机制、建设‘双碳’先锋城市”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广东省和深圳市领导出席论坛。
来源:【津滨海客户端】津滨海讯(记者 张惺卓)日前,滨海新区科协联合中新友好图书馆、李锐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及小山小水生态文明志愿服务队,共同举办了一场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主题的科普讲座,聚焦节能降碳,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长江日报评论员刘功虎武汉一对新人慎昂和李仪的碳中和婚礼,既尊重了基本的传统礼仪,又采用了绿色低碳的方式,走在绿色、健康、文明的生活风尚前沿,我们为他俩击节叫好!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脉相承,这场碳中和婚礼的新人夫妇,贯穿了“精打细算”的理念意识。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刘诚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先立后破”,显示出对经济社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紧迫要求。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在绿色生活方式方面“立”了一些改革探索,并“破”了一些高耗能、低效率的环节,对全国各地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绿色发展等话题,中国新闻网此前采访多位国际专家和政要。当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比利时前驻华大使等外国专家被问到“在中国,让你印象深刻的绿色生活方式”时,他们是如何回应的呢?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 题:优化环境、创新产品、打造平台——各地加快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观察新华社记者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记者近日走访各地发现,城市中的场馆建筑更加生态环保,人们衣食住行等场景中的产品和服务更加节约低碳,碳账户平台引导形成全社会减排良好氛围……随着节能降碳
作者:程维嘉农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你家年货备齐了吗?今年的采购选择是否和往年有所不同呢?从置办年货开始,新年新消费也就迈出了第一步。新的一年,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工作生活逐渐恢复秩序,压抑的消费市场烟火气重新升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生态兴则文明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河北新闻网联合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推出“小山小水带你学·我们身边的生态文明”系列动漫视频,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蕴含的生态智慧,展现河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引领广大群众牢固树立和践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秦铭蔚 高源 王秀琼)一年前的夏天,上海的一条小巷里,一盆被丢弃在角落的多肉盆栽让正在“寻宝”的大学生朱玄停下了脚步。“当时我想这盆栽还挺新的,怎么就给丢了呢?”朱玄说,“我觉得很可惜,就把它带回家了。现在它就摆在我的书桌上,绿绿的很可爱。
作者:周宏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新时代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了长期以来积累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难题,但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