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与早期认知障碍一场微妙的区别之旅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过程,而认知障碍则可能是一种需要关注和干预的健康问题。虽然两者都可能影响我们的记忆和思维能力,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索衰老与早期认知障碍之间的微妙区别。
Wiley E,Khattab S,Tang A.Examining the effect of virtual reality therapy on cognition post-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Disabil Rehabil Assist Technol.2020 May 2;
痴呆与认知障碍疾病的发生目前被认为是一个连续的病理生理过程,2011年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 就提出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生理进程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前15~20年就已经开始。在治疗上除了药物治疗,还有非药物治疗,特别是认知训练,为痴呆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了有益的补充手段。
目前,中国约有痴呆患者1000万,轻度认知障碍患者3100万,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950万,总计5000万痴呆与认知障碍人群。2019年,65岁以上痴呆人群患病率达到5.6%,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和认知健康问题日益显现,老年人不仅面临生理机制的衰退,还需应对社会角色的转变。由于对心理健康知识重要性认识不足,老年人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的比例较低,增加了老年人精神障碍疾病和认知功能受损的风险。
记忆化作流沙,亲人变得陌生,心智有如孩童,世界重新归零。老年痴呆症就像一块“记忆的橡皮檫”,无情擦去了人们的记忆、行动力。认知障碍主要就是老年性认知障碍,也就是常见的老年性痴呆或者阿尔茨海默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比癌症还可怕,因此更需要我们正确地认识它。
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进程,阿尔兹海默病的创新治疗方案备受关注。记者最新了解到,又有好消息传来,用于治疗成人早期症状性阿尔茨海默病Kisunla亮相,最大的亮点是有证据支持在清除淀粉样蛋白斑块后可停药的疗法,这可以降低治疗成本并减少输液次数。
“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亿人。其中认知障碍疾病的患者超过6000万人。”9月5日,在第七届中国养老行业陆家嘴峰会首届认知症主题分论坛上,北京老年医院认知障碍科主任吕继辉作出上述介绍。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主讲人:安徽省淮北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护师 孙玉玲认知障碍是介于认知功能自然衰退和老年痴呆之间的疾病状态。在我国,认知障碍的发病率约为1%,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约6%。随着人均寿命的提高,认知障碍患病人数越来越多。
每年的9月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2024年9月21日是第31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认知障碍是一种以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并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明显减退的综合征。
认知症在医学上称为认知障碍,是一种慢性或进行性综合征,由于脑部损伤或疾病而导致的渐进性认知功能退化,并且退化的幅度要远高于正常老化的速度,具体表现为记忆、思考、行为和日常活动等能力的衰退,要重视甚至会无法辨认人、时间、地点、物品等等,目前尚未有特效药物能够治疗认知症。
生理性健忘vs.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长寿,但老年人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记忆力不如年轻时好,有时会忘记一些小事,这是一种正常的衰老现象。但有些记忆问题可能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甚至是痴呆,而不只是生理性健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