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是我们都需要关注的重要健康指标之一,当我们身体活动时,我们的心率会比正常情况快,确定锻炼和运动期间的心率也有助于评估部分心血管健康。对于年龄在 20 到 45 岁之间的跑步者,他们跑步时的平均心率在 100 到 160 bpm 之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董睿敏副主任医师告诉大家:心跳的正常范围是每分钟60~100次,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心跳都在这个范围内,有些人的心跳范围在50~60次之间,这也是正常的,例如长时间运动的人心跳会缓慢。
心动过缓对于规律锻炼的人而言属于正常现象,是心脏经过锻炼后更强大、高效的表现,但如果是疾病导致的心动过缓,则意味着心脏没有能力维持正常频率的搏动,身体会因此供血不足,人会容易晕眩和疲劳,严重时甚至会意识模糊、晕厥乃至猝死。
6月30日晚,年仅17岁的中国国家青年羽毛球队运动员张志杰在印尼参加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时突然晕倒,经赛事组委会医疗部门和当地医院抢救无效,于当地时间6月30日23点20分去世。该事件的发生令人痛惜,也引发了人们对运动性猝死的关注。
近日,在一档综艺节目中,演员吴尊自曝心跳很慢,称自己早晨起床心率只有38次/分。节目中,为他把脉的中医也叮嘱他要“注意心脏问题”。一般来说,心跳的频率和节律可以反映心脏的健康情况。有不少网友留言称,自己心跳也比较慢,不知道会不会对身体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有研究发现,正常人活一辈子心脏跳动25亿-30亿次,因此心跳越慢,寿命越长。许多经常运动的人,特别是长跑爱好者,心跳普遍比较慢。但还有一种说法,经常高强度的运动,会让心脏变大,更容易得心脏病。运动对心脏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心跳越慢的人真的越长寿吗?
众所周知运动时心率一定会上升,但心率也不是越快越好,只有在安全范围内才是健康的心率状态。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喜欢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了,对于健康知识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运动后的心率恢复速度和程度,可以衡量训练负荷的适应水平和身体功能恢复的状况,现在有不少人在运动时都会佩戴运动手表,来检测运动时的心率以达到安全健康运动的目的。
6月12日,晨练的市民跑步经过西安城墙建国门。 图/新华社对于户外跑步爱好者来说,夏季高温天气下跑步,身体给出的反应信号要格外注意,比如心率。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全民健身指南》,监测体育健身活动强度的指标有运动中心率、运动中呼吸变化和运动中自我感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