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胡一舸编辑|胡一舸前言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可谓是世人皆知,“将相和”的美谈也从此流传千古,不仅如今被写入教科书,还成为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导语廉颇(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赵国著名军事家、将领,与白起、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廉颇一生征战数十年,败齐破燕,武功赫赫,威震中原,在长平之战前期,廉颇坚强防守,硬刚二十万秦军,后赵孝成王中秦国反间计,廉颇被赵括取代,致使四十万赵国士兵被秦军坑杀。
先介绍一下长平之战的起因,公元前262年,秦国攻下韩国野王,将韩国一分为二,上党郡与韩都的联系被斩断,秦国之所以这么做,为的就是拿下韩国上党郡这个战略要地,上党郡地处太行山脉南部,拿掉上党郡不仅仅是为了进一步吞并韩国,更重要的是,借助太行山脉的地缘优势,退可拒险而守,进可俯冲赵国都城邯郸、切断赵国南北运输线,对于赵、魏都是居高而下的态势,对赵国来说,一旦上党郡落入秦国之手,邯郸将面临巨大的战略威胁,这也是赵国接收上党郡的一个重要原因。
编者按:《风云战国》第二季上线,白起、信陵君、李牧成为了最为关注的人物,而历史上,战国时代后期,其实就是以本为同宗的秦赵两国全面战争为核心矛盾,著名的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也都分别出自秦国和赵国。
来源:【邯郸日报-邯郸新闻网】梅会林赵括,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少时习研兵法,后跟随父亲作战,经历了刀光剑影的淬炼。在秦国野心勃勃开疆拓土、赵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难之时,赵括怀抱忠贞炽烈的家国情怀和碧血丹心,挺身而出,走向沙场,肩起御敌重任,怎奈无力挽狂澜于既倒,血洒长平。
在长平之战,赵括陷赵军于方寸之地,始终未能突破狭窄的丹水河谷,不到两月便让四十多万赵军灰飞烟灭。从综合实力和军队实力看,或许赵国谁来都不赢,但能配合好对方的每一步行动,将己方的防线壁垒变成锁链牢牢套到自己脖子上被一网打尽,也只有赵括能做到。
白起,字公孙起,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又与韩信合称“韩白”,后人还常将其与韩信、卫青、霍去病等合称为“韩白卫霍”。他一生戎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代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