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85年高中毕业,以文科458分的高考成绩考上了中专——潍坊供销学校。因此,一个班级里五十几个人里面,有三分之一的人是老乡,更有四个人是我的亲老乡,也就是说班级里有三分之一的人跟我一样来自烟台地区,更有四个人跟我来自一个县。
今天中午我和我的同事聊天,我问她,你上了两年大专,那会花了多少钱,她说,我花了五千。不可能吧,你怎么会花那么多钱,她说,就是五千,这个她记得特别清楚,因为每个学期开学,她爸妈就给她带一千块钱,学期中间还要再寄个二三百块钱,她上大专两年,四个学期,总共就是花了五千块钱,我说,你好富裕呀!
1990年左右,我们的中专校园里,开始流行小虎队的歌,在全国的大街小巷里,小虎队是多么的火爆,很多女生偷偷收藏他们的歌片,卡带,那一首青苹果乐园,经常在校园广播站里播放,于是歌词我们都耳熟能详了,我到现在还能记得歌词,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模仿他们的人,大家学唱他们的歌曲,模仿他们的发型,尽情挥发自己的青春色彩,年轻的时候,我们也都曾是追星一族。
【来源:南充晚报】●刘鑫宇(南充中专2023级计算机2班)中职生活是一段独特的经历,它既不同于高中的紧张忙碌,也不同于大学的自由闲适。在这里,它更像是一片广阔的海洋,既有风平浪静的时刻,也有波涛汹涌的日子。其中,我经历的种种故事,仿若这片海洋中最闪亮的珍珠,串联起我青春的记忆。
作为1988年的从初中考上的中专生,我的同学们都非常优秀,因为学校座落在北京,校名又有北京二字,又是当时比较热门的铁路学校,就吸引了很多优秀的学生报考,又逢1988年第一条重载电气化铁路——大秦铁路一期工程已经投入运行,二期工程正在开工建设,所以我们学校招收的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考生最多,就拿我们班来说,山西省当时的中考是全省统考的,而总分600的试卷,我们班来自山西祁县的孟同学居然考了574分,来自山西朔州的郭同学考了569分,这两个同学的中考成绩在山西省也是名列前茅的,据说他们在当地的地区都是名列第一二名的,我考了547分,感觉自己六门均分在90分以上,已经很不错,和这些同学相比,我感觉差距非常大,他们都是非常聪明的学生。
虽然没有实现自己考大学的愿望,考上了一个自己不十分满意的中专,但是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女孩子,我是我们村里那年唯一一个考取学的,是我们村里的“女状元”,我那淳朴的爸爸妈妈为我感到很高兴,很自豪,我也就接受了一个中专生的身份。
1988年我们进入了中专学校的大门,从此开始了四年的中专学习生活,尽管中专学历在2000年以后就越来越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中专学历也越来越不值钱了,所以,大部分同学在毕业之后,又通过自考,成人高考,函授等方式取得了大专学历,本科学历。
1988年,我们这届的铁道供电专业有两个班,分别是27班和28班,我们28班有44个同学,有18个女生26个男生,现在想来,当时的招生政策还真是体现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原则,直到后来我才感觉到,其实女生不适合学习铁道供电专业的,因为这个专业是与高电压,高风险,高空作业打交道的专业,是相当艰苦的一个专业,但我们当时是心怀憧憬,满怀希望入学的少年,大家都从农村,从地方小县城来到了首都北京,心里是多么的激动和期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