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道德完人孔子,在很多人看来也有一大“人生污点”,那就是《论语》中所记载的“子见南子”一章。清代名儒赵翼曾说过,这段故事是《论语》中最难理解的一部分,具体该怎么去翻译“子见南子”,理解其中的孔子形象,千百年来已经成为一大疑案。
孔子是咱们从小到大教科书里的“圣人”代表,贯彻着“仁义道德”的原则,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位老夫子当年居然主动跑去见了历史上出了名的“女妖精”——南子?说起这位南子夫人,她美艳绝伦,手腕高超,愣是把卫国搅得天翻地覆,连亲儿子都跟她反目成仇。
具有现代性的巨型孔子像孔夫子被人们当作典型,膜拜了2000多年,号为圣人。作为穿越时空的先进典型,必然经过涂脂抹粉、浓妆打扮,外加滤镜、P图,这样的孔夫子自然成仁成圣,美丽得不要不要的。要是能够亲眼看到自己会有如此巨大的声誉,孔子想必一定会偷着乐呵。
【《论语》错解百章究正·16】克己复礼为仁,儒家抹黑孔子的最大政治黑锅。曾参面对众儒层层解析,解释“见贤思齐焉”中“齐”字是“整治,治理,修养”之意,并不是“看齐,齐等,平等”之意,明确指出错解“齐”字的源头是东汉包咸,并告知众儒:孔子所言“思齐”的重点是须思如何锤炼内在之德能,莫思如何看齐外在之物欲;
孔子,姓子,氏孔,名丘,字仲尼,古代对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会在他们的姓氏后加“子”表示尊称。孔子出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庚子日,即公元前551年8月27日,出生地在现在的山东省曲阜市东南,死于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即公元前479年3月9日,终年72岁。
都知道,孔子是鲁国的孔子,但实际上,孔子的原籍是在宋国,宋国是周武王的属国,周武王把宋国赏给了积极支持周朝势力的商朝权贵微子启,而孔子是商朝王族的后代,孔子的先祖从宋国迁离到鲁国,为避免在政治上的欺压,他祖上落脚于陬邑。
孔子的先祖是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商纣王的哥哥,在商往后被分封到宋国,也就是说孔子是宋国的开国诸侯,不过后来家道中落,孔子六世祖孔父嘉在宋国内乱中被杀,后人逃到了鲁国,等孔子出生的时候,他们家已经是彻底败落,成了平民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