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时强调,“要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科学确定人才培养规模,优化结构布局,在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障等方面进行体系化、链条式设计,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
图说:华理师生参观化工研究院和实验室 采访对象供图 下同向柯恒是华理化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说起自己上大学一年多的经历,他常用“特别丰富”一词来形容:不仅聆听了包括院士在内的多位知名教授的讲座报告,参观了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上海化工研究院等研究机构,还进入华东理工
每个学生都是由不同兴趣、风格、天赋和潜能构成的独特个体,促进每个个体发展自己的才能和潜力,是教育人的使命。6日,徐汇区举行首届“汇智教育论坛”,探讨新时代人才个性化培养,推动教育变革与创新,为每一位学生的精彩人生奠基。
尖子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亟需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是评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依据。笔者根据自己做班主任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结合本校和他校在尖子生培养上采取的实践方法,提炼出了十二字的培养策略:教师引领,做好规划,精心运作。
拔尖创新人才可遇不可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命题所蕴含的深层警示就在于,我们需要审时度势,求得国家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适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环境。围绕该命题的讨论绝非高校的专利,中小学也同样需要作出深度的思考与回答。
集结高校与中学专家力量,探索初高中学段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5月9日,“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与贯通培养论坛暨圆桌会议”在宝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来自教育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及上海70余所初中校长共聚一堂,围绕论坛主题,探讨并分享实践案例和研究成果。
张国君石门中学是第一所广东省一级学校、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近年来,石门中学教育教学素养等各项评价增量明显。一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硕果累累。连续4年,石门中学五大学科竞赛成绩实现了跨越,各项数据增幅明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在全省保持领先。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个老话题,但在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的当下,它又有了新锚点。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高校有何新作为?近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第十八届大学管理者论坛,与会高校代表围绕这一话题分享了各校的思考和探索。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2024年3月,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提出:“对教育系统来说,人工智能是把‘金钥匙’,不仅影响未来的教育,也影响教育的未来,有机遇也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