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校期间扎、咬同学,老师发现后对其批评并要求其道歉,因态度敷衍老师责令其再次向同学道歉。得知此事后,家长不干了,一纸诉状将学校告上法庭。那么,孩子犯错,学校到底可以实施哪些惩戒措施?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学校应当如何构筑起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治环境?
□ 本报记者 徐伟伦学生在校期间扎、咬同学,老师发现后对其批评并要求其道歉,因态度敷衍老师责令其再次向同学道歉。得知此事后,家长不干了,一纸诉状将学校告上法庭。那么,孩子犯错,学校到底可以实施哪些惩戒措施?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学校应当如何构筑起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治环境?
学生在校期间扎、咬同学,老师发现后对其批评并要求其道歉,因态度敷衍老师责令其再次向同学道歉。得知此事后,家长不干了,一纸诉状将学校告上法庭。那么,孩子犯错,学校到底可以实施哪些惩戒措施?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学校应当如何构筑起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治环境?
近日,有网友曝光了广东阳江龙源实验学校的学生就读须知,其中明确“对犯错的学生使用鞭罚和罚站思过的惩戒方式,要求学生和家长签字同意,否则另择他校”,相关规定引发热议。2月15日,涉事学校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相关内容属实,“学校的规定一直都是这样的。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到要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教育惩戒又成了热门话题。关于教育惩戒,南京教师怎么看?
原标题:教育惩戒学生应秉持合法适度原则法治日报记者 徐伟伦学生在校期间扎、咬同学,老师发现后对其批评并要求其道歉,因态度敷衍老师责令其再次向同学道歉。得知此事后,家长不干了,一纸诉状将学校告上法庭。那么,孩子犯错,学校到底可以实施哪些惩戒措施?
《意见》明确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意见》指出,学校和有关部门要依法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支持教师维护合法权益。
作者:赵代君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关于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学生的内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以案释法教育部政策法规司 中国教育报刊社合办案件回顾2024年9月,某地一名高一学生因在晚上11点后上厕所,被学校定为违纪,扣除班级当月德育考核成绩,并要求学生自费打印“自我认识”检讨1000份分发至各班级传阅,此事引发广泛关注。
原标题:教育惩戒,须保证监督“有效并在场”日前,“给上课爱说话的学生戴小蜜蜂扬声器”事件进一步发酵,涉事老师发视频称自己被投诉,迫于压力已离职。但更多疑点浮出水面——涉事学校疑为山东省滕州市某小学,但工作人员否认该老师为本校职工。有声音质疑此事系摆拍,是又一个“秦朗丢作业事件”。
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要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消息发布后,随即引发舆论热议。关于教育惩戒权的问题,社会各界一直都有不少讨论,与此相关的各种新闻,也不时引发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