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见王汎森:《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如果没有傅斯年的私人关系网,就不会有这样的事业。在傅斯年短暂的一生中,他被同时代人戏称为“学霸”。他能够确保获得资金及开展史语所诸多项目所需要的各类帮助,对此他的许多同事感到惊讶。
蒋廷黻便说,傅斯年论政之作,篇篇都“好像集合了四千年的历史经验”。的确,言有所本而眼光通达,是傅氏言论的一大特色,但在具体研究中,他似更重视史事的横向关联,多次强调史事与周围的联系超过其与既往的联系,以为“古代方术家与他们同时的事物关系,未必不比他们和宋儒的关系更密;转来说,宋儒和他们同时事物之关系,未必不比他们和古代儒家之关系更密”。
“东北自古就是中国的!”这句话是来自一位叫傅斯年的内心的怒吼,更是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心中的怒吼!九一八事变后,有日本学者说出了这样言论,他称:满蒙在中国历史上非中国领土。这时中国的历史专家坐不住了,时任当时的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站了出来,让日本所谓的历史专家啪啪打脸。
研究中国大学教育的人,可能都会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本世纪初,最早承担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职责的,大多是一批传统的士子,比如北大校长蔡元培、南开大学创始人严修、南洋大学堂校长唐文治、交通大学校长叶恭绰,以及光华大学校长张寿镛等等,都是进士或举人出身。
焦润明.从阅历,时代,身份三维度看傅斯年史学思想之构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1:19.傅斯年能够成为近二十年来中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人物,主要缘于他从事史学活动之持久、学术面相之多棱以及政治性格的鲜明性等,可以引发广泛的学术联想及问题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