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地方镇农民驾驶农机在翻耕农田。武纪全摄(新华社发)眼下,各地正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涵闸、开挖沟渠、平整土地、兴修水利等作业正有条不紊地开展,为即将到来的春耕生产提供支撑。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
2022年底,省委省政府印发《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将“守牢建好天府良田”列为十大重点任务之首。2024年四川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年度新建和改造提升任务。2024年,四川粮食总产量达到726.8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这离不开“天府良田”的重要支撑。
【专家访谈】建设高标准农田 让更多粮田变良田——访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光明日报记者 陈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今年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明确提出“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
本报记者 方 圆晨曦初露,气温跌破零下25摄氏度,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小荒地村党支部书记杨大利带上设计图纸,与记者一路向东走,耳边机器的轰鸣声越来越响。农闲时节人不闲,村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热火朝天。走进施工场地,推土机、挖掘机往来,在积满白雪的沃野间格外醒目。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光明日报记者 陈晨 王胜昔 丁艳“今年的小麦可‘中’!亩产有1400斤左右,比去年高!”说起夏收时小麦的收成,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种粮大户裴朝宾脸上挂着笑意。单产提升靠什么?眼前这位种粮“老把式”一口气对记者甩出四个“好”:好地、好种子、好技术、好机械!
来源:石家庄日报 眼下正值雨季,石家庄市正定县曲阳村种粮大户康双锁不再为自家的庄稼发愁。自从进行了高标准农田改造后,康双锁流转的500多亩土地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还实现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康双锁放下了悬着的心:“以前,旱了发愁涝了也发愁。如今,旱涝保收,啥也不怕!
深秋时节,江城区双捷镇康州村1239亩高标准农田晚稻喜获丰收,陆续开镰收割。11月4日,在康州村的田间地头,金黄色的稻田翻滚着丰收的波浪,几台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齿轮转动之间,一束束稻穗被卷入收割机舱。不多时,颗粒饱满的稻谷从出粮口倾泻而下。
在襄垣县西营镇暴垴村百亩高粱地,收割机正在作业。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毅松 通讯员 韩松涛 摄 深秋时节,记者在襄垣县西营镇暴垴村百亩高粱地看到,一簇簇高粱穗粒饱满、随风摇曳。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高粱秆被卷起送进收割机,摘穗、脱粒、装车一气呵成。
来源:陕西农村报 4月15日,延长县张家滩镇后张家滩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一派火热景象,机械的轰鸣声、对讲机传出的指令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抓紧时间施工,几台推土机、挖掘机分工作业,对田埂田坎进行平整,将“小田”变“大田”。
立冬过后,赣州市的农田里依旧一片忙碌:数十台挖掘机正在平整耕地边上的水沟;田埂边,工人们忙着埋设供水管网。“高标准农田实现了机械化耕作和节水灌溉,比以前方便得多,我们更有信心了。”瑞金市壬田镇中潭村种粮大户郭水发看着连片的高标准农田,脸上满是欣喜。
来源:【宁夏日报】近日,走进中卫市沙坡头区滨河镇大板村,挖掘机、推土机、运输车穿梭田间,平整土地、挖蓄水池。今年,中卫市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21.97万亩,一季度计划开(复)工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12个,完成投资3000余万元。俗话说,田好一半谷,地好一半福。
在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梦溪镇顺林驿村,千亩水稻已成熟至金黄色。种粮大户魏抗成一边指挥收割机有序下田作业,一边介绍道:“农田经过改造,小田变大田,粮田变良田,像我这样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干劲儿更足了。”这片农田是澧县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项目的成果,目前已全面投入使用。
春分已过,全国各地农业生产进入大忙时节。随着气温回升,南方早稻育秧进度明显加快,目前已进入高峰期。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3月17日,全国已春播粮食完成意向面积的3%。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开展良种攻关、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画卷正由南向北徐徐展开。
山东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2023年粮食总产量1131.1亿斤,占全国8.1%、居全国第三位,实现了耕种面积、总产、单产的“三增”。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