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巴斯汀是新型的二代抗组胺药物,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等多种疾病,具有明显的抗过敏、抗炎、止痒等多种作用,虽然其作用机制与扑尔敏、苯海拉明等药物相仿,但是依巴斯汀尤其独特的代谢特点,因此临床上需要科学服用,从而避免发生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小林是一名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每到春季或者秋冬季节交替就容易发病,导致鼻塞不通,十分影响生活,虽然可以用激素或者扑尔敏将症状压下来,但是自己本身不能耐受扑尔敏,服药后会有明显的头晕、头痛,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首先明确降价的是咱们自己的国产的,但是咱们的国产药比进口的水平要高,我们举一个例子:国产的依巴斯汀在2020年4月之前就完成了2~12岁儿童使用该药物的安全性研究,并且明确给出了给药剂量。但是进口的药物在2020年12月修订的说明书中,仍然没有进行12岁以下儿童的安全性研究。
抗组胺药(H1受体拮抗剂)可分为第一代抗组胺药、第二代抗组胺药、第二代新型抗组胺药,常用剂型有口服制剂、注射剂、鼻用制剂、眼用制剂等。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如何合理使用?一、临床常用抗组胺药医保目录中的药品是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品,详见下表。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主任药师 冯焕村百花盛开的时节,部分过敏性疾病患者却在经历一场无形的“灾难”——起疹子、打喷嚏、鼻塞、流眼泪、哮喘频繁发作……患者常会备很多抗过敏药,用得最多的就是抗组胺药。
我们经常在药品的说明书上看到“餐前服用”“餐后服用”等等提示,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餐前服用”,多久算“餐前”?为什么非得餐前服用?餐后服用会发生什么?那对应的,餐后服用呢?饭前服用的药物空腹服用的药物一般建议在餐前1小时服用,饭前服用的药物一般建议在饭前15~30分钟服用。
地氯雷他定是一种新型抗组胺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地氯雷他定的转化,形成高选择性的阻断受体,选择性作用于H1受体,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并抑制其他炎性介质、黏附因子的表达,从而稳定肥大细胞,阻碍炎性介质的传递,减少炎性反应对机体的影响,抑制外周毛细血管扩张,快速缓解症状。地氯雷他定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恶心、呕吐、嗜睡、头痛、烦躁、口干、疲劳等。
过敏性治疗措施:一:针对过敏原的治疗:1减少和避免过敏原。二:抗过敏药物对症治疗:1: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细胞产生和激活减少炎症介质的合成及诱导抗炎物质产生等多种机制,显示出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是最常用治过敏药物。
感染新冠后,很多朋友会出现发烧、咳嗽、乏力等一系列不适症状,在“家庭药疗”的过程中我们常服用一些比较常见的药物,如退烧药、抗生素、中成药等,但部分患者服药后,身上可能会起疹子,且非常痒,这时就需要警惕“药物性皮炎”了。
并且还可以促进核酸、蛋白的合成,促进轴索内输送和轴索的再生以及髓鞘的形成,防止轴突变性,临床中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变,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红细胞贫血,另外由于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还发现其在促进再植手指神经吻合,促进感觉恢复以及改善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面瘫、带状疱疹等所致的神经症状上具有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