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质量的智慧学习环境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本途径,推动科学教育从传统的“一刀切”向差异化、个性化、精准化的方向转变,使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成为可能。作为智慧学习环境的一部分,智慧校园建设是当下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热点。近日,北京首批智慧校园示范校名单公布,41所大中小学入选。
■2022“智慧校园”创新案例征集 特别报道2022年2月,《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3月,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10月,党的二十大第一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
学生打开一款应用软件进行英语听说练习,练习结束后系统自动生成练习评价,与此同时,全班学生的完成情况、得分情况等信息汇集在一起,系统另一端的英语老师可以及时查阅,并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方向;戴上VR眼镜,在VR短片里畅游历史,在“线上博物馆”参观大运河……在智慧校园里,学生可以用更
通过“刷脸”用餐系统提升学生用餐效率,采用智慧出入、智能监控等系统,提升校园安全能力,借助AI无感抓拍结构化处理技术生成成长分析报告,护航学生健康成长……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校园建设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日渐成熟,智慧校园已然成为未来校园的发展趋势。它不仅是数字校园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更是中国校园转型的明确方向。近些年来,国家也出台大量政策支撑中国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完善。
党的二十大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显得尤为重要,不仅体现在对教育、科技和人才三大强国建设的全面推进上,更体现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这一艰巨任务上。
“智慧校园”长什么样?据悉,北京将在“十四五”期间遴选10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引导学校创建新技术赋能下数据驱动、自适感应、泛在互联的新一代学习环境,全面服务学生更高质量的获得与成长。近日,北京首批智慧校园示范校名单公布,41所大中小学入选。
数据来源:教育部制图:汪哲平从一块黑板、一方讲台,到不断丰富的数字教育应用场景,当前,校园信息化建设正迈向应用融合创新的智慧校园新阶段。智慧校园具备怎样的特点?对提升教学质量、变革教育模式有何意义?记者走进一些学校,看新技术如何改变学习环境,服务学生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