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翔考古视角是以出土文物的情况,根据考古发现来追溯历史的视角。考古发掘完之后我们要对发掘出土的文物进行分析比对,对当时人们的生活器物、社会环境、生存状态进行认识。 “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到广富林工作后,我了解到这句俗语的后半句“先有广富林,后有松江府。
2024年,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制作推出36集系列微纪录片《志在上海》,通过“寻访”+“微故事”的形式呈现上海城市风貌、城市文化和城市温度,用地方志“致敬”城市,让更多人从志书中读懂上海、爱上上海。
春暖花开,周末打卡好出去,上海松江广富林,要美景有美景,要文化有文化。因为目前整体的公园是免票制,也无需预约,只有参观水下博物馆和另外的考古研究展示馆才需要购票,而且现场购票非常方便,所以本文不在介绍。
有人说,博物馆像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脉象,透过一面墙、一块砖,你可以触摸到这座城市这个地区的生命。广富林文化遗址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方松街道广富林村北侧,今龙源路西、银泽路南、广富林路北、辰山塘东岸,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是上海三处以遗址命名考古学文化的古遗址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路线:下车往回走,富林门进去。这座雄伟建筑就屹立眼前。两坡顶和圆顶建筑形式,灵感来源于新石器时代先民的房子,橘黄色的大屋脊似船,似鸟漂浮在水面上,隐隐约约,规模宏大。
“广富林文化遗址,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街道广富林路以北、银泽路以南、沈泾塘以东、油敦港以西,广富林村及北部一带,是目前上海发掘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具有巨大考古价值的遗址,被誉为“揽尽上海千年历史”之地。
本来想着今天下雨就不出门的,结果天气还算给力,放晴了,于是来到广富林遗址公园。4个场馆,最惊艳的是广富林文化遗址,从古代原始人类,到明清繁荣,再到近现代把松江上海之根的发展娓娓道来,有很多蜡像做的也特别逼真。
1999年12月,松江广富林遗址发掘现场,一个灰坑里发掘出一个盛食物的夹砂灰陶鼎,一个装水用的夹砂灰陶鬶(音同归),其形制、凸弦纹都不是本地器物特征,明显是来自北方新石器晚期龙山文化系统遗物。随着考古逐渐深入,2006年“广富林文化”被命名,填补了从良渚文化到马桥文化的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