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的端午节,好像是阳历的6月7日,而今年,端午节是6月25日,整整迟了18天之久。发现2020年的端午节,并非是21世纪最晚的一次,在2001年,那一年的端午节,在阳历上也是6月25日,而最晚的端午是这两次!
3月22日是癸卯兔年闰二月初一。天文科普专家表示,作为一种历法现象,闰二月比较少见。就21世纪这100年来说,闰二月一共有4次。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闰二月出现的频率逐渐下降,要么有一次或两次,要么一次也没有。
这里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内容,周五发布。本杂志开源(GitHub: ruanyf/weekly[1]),欢迎提交 issue,投稿或推荐科技内容。周刊讨论区的帖子《谁在招人?》[2],提供大量程序员就业信息,欢迎访问或发布工作/实习岗位。
3月22日是癸卯兔年闰二月初一。天文科普专家表示,作为一种历法现象,闰二月比较少见。就21世纪这100年来说,闰二月一共有4次。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闰二月出现的频率逐渐下降,要么有一次或两次,要么一次也没有。
今天是2020年的最后一天。回首千禧年至今,二十年光阴流转,时代潮水起落。奔向新千年时代火种已点燃你还记得,自己的第一次“网上冲浪”、第一个QQ号、第一次淘宝购物吗?你还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习惯了万事问“度娘”、听歌“网抑云”、买单支付宝吗?
集萃天文科普专家介绍,2023年春节是21世纪这100年里的第二早春节,比21世纪最早春节只晚了一天。回家过年!全国春运装备地图出炉,这些必备物品你备好了吗?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回乡之旅不仅要关注天气变化,更要注重个人健康防护。春运途中应该怎么穿?不同天气下需要什么装备?
【文/观察者网 齐倩】昏暗低沉的色调、有意选取的镜头、阴阳怪气的旁白……近年来,英国广播公司(BBC)通过剪辑嫁接、“移花接木”手法刻意歪曲事实,频繁在涉及我国新疆问题和新冠疫情的新闻报道中制造假新闻。
站在当下时间节点,我们不禁要问:这个被寄予厚望的时代,真的如期而至了吗?全球科技产业也在寻找新的增长极,华人在科技领域的崭露头角,让人们看到了东方力量崛起的曙光 ,也让“21世纪是华人的世纪”这一预言有了诞生的时代背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卢陶然 北京报道当前,地球正面临着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刚刚过去的2023年,被世界气象组织标记为人类史上最热的一年。
每经记者:杨卉 每经编辑:董兴生5月10日,第三届BEYOND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开幕式在澳门威尼斯人金光会展中心举行。会上,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创院院长、联合国安理会前主席Kishore Mahbubani提出了对未来10年~20年的四个确定和一个不确定预测。
下周就是端午小长假啦!大家都想好怎么过了吗~你知道吗?今年的端午节有点“与众不同”↓↓↓今年夏至和端午分别是6月21日、22日,夏至和端午相连非常少见。在21世纪(2001~2100年)这100年中,仅出现4次,年份分别是2004年、2023年、2042年和2061年。
澎湃新闻记者 虞涵棋“大家都说20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而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这不是说物理不重要了,化学不重要了,其他学科不重要了。”10月30日,汇集140余位世界顶尖科学奖项得主的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召开。
参考消息网2月14日报道新加坡《海峡时报》网站2月12日发表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院研究员马凯硕的文章,题为《为什么说21世纪将是亚洲世纪?》,全文摘编如下:多数有见地的观察家都深知21世纪将是亚洲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