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赏析:《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闻一多先生而作的一篇散文,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学术精神和爱国情怀。
作者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论证闻一多先生确实是做了再"说",做了自己也没有"说",回应了引文。为了使议论更有说服力,作者又简要地夹叙了两个事实:十年艰辛撰写了楚辞"校补";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为了证明事实有足够的根据,在叙事之前点明作者对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时期的闻一
第八章 隽语 魏晋名士的清谈,不仅追求义理的“新异”,也很重视词藻的“新奇”,而且还讲究语调的“顿挫”。在《世说新语序》中,晚明王季重称道该书的语言说:“本一俗语,经之即文;本一浅语,经之即蓄;本一嫩语,经之即辣。
□张光茫(山东)人们熟悉的“寡言”,就是指人沉默,不喜说话。一个恬静寡言的人,往往性格内向,而外表的寡言却与内心的活跃恰成正比。有趣的是,很多文化大师们的寡言,往往能给后人带来更多的思索。比如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
看资深教师杜du的手写笔记,解决课文中问题,帮助更多的学生学习语文。《在柏林》是一篇微型小说,字数不到400字,构思极为精巧,全文没有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只是选取了战争后方一个生活场景,却让人们感受到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沉重灾难。
在讨论完人物设定后,批评并不会停止,相反,如果发现人物设定不符合伦理道德要求,更多人会选择进一步深挖作者的其他作品和言论,最终得出“XX作品三观不正”“XX作者三观不正”的结论,将设定引向“三观”后加以全面否定,而这往往才是一场讨伐的终点。
【重温红色经典】 作者:陈泽宇(中国作家网编辑、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当代文学史上诞生了一批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红色经典”。它们以强烈的史诗追求和卓越的艺术概括力,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