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摩擦力的世界是怎样的?摩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您听说过“超滑技术”吗?在机械装备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固体接触面的摩擦,磨损无法避免,严重制约了人们对许多关键技术的想象。因此,“结构超滑”技术应运而生,它能有效降低摩擦系数,出现几乎为零的摩擦和磨损的状态。
原理按专家的构想,“超级高铁”在真空管道中运行,车厢则像一个胶囊放置于管道中,被发射至目的地。“胶囊”处于几乎没有摩擦力的环境中,可无间断地行驶。在能源方面,“超级高铁”将采用自供电设计,通过在管道上部铺设太阳能面板,产生足够的电能维持运行。
6月14日讯,《科学》发表一项最新研究,中国科学家发现如果把冰结在石墨烯等特定材料上,只让其生长一两个分子层(称为“二维冰”),那么冰与材料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就会消失。该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使铜表面的石墨烯和氮化硼衬底上生长出了二维冰岛,并直接观察到了二维冰岛的微观结构。
■中国科学报记者 崔雪芹在光滑如镜的冰面上,滑冰者可以毫不费力地疾驰而过,几乎没有阻力。这是因为冰表面有一层很薄的液态水,可以起到润滑作用。不过,摩擦力尽管很小但仍然存在,滑冰者最终还是会停下来。那么,是否存在一种“无摩擦的冰”呢?
文 |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超滑技术研究所图1:科幻小说《三体》三部曲中三体文明探测器“水滴”的想象图[1]。其表面绝对光滑,不会有任何摩擦磨损,材料强度极高。在刘慈欣的著名科幻小说《三体》三部曲中,三体文明的宇宙探测器 “水滴” 无疑是极强大又极唯美、令人震撼的存在。
“新质生产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华盛顿共识,是对“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ISI)”失败的一个回应。华盛顿共识,基于新自由主义和芝加哥学派的经济理论,推崇另一个亚当斯密教条(斯密第二原则),即自由放任主义,彻底反对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其核心是,可以被概括为放松管制、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