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台北12月4日电 (记者 路梅)大陆高校师生赴台访问团4日前往新竹清华大学交流参访,两岸清华师生还共赴新竹清华校园内的梅园,拜谒、缅怀老校长梅贻琦。“今天,一进新竹清华的校门我就知道自己是回家了,体会到了‘人间团聚乐,身外总云轻’的激动和欣喜。
梅贻琦是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学生之一,留学归来之后,就留在了清华大学的物理学院担任讲师,因为勤勤恳恳地教书育人与寡言的踏实性格,1931年,众望所归之下,他被推选为了清华大学的校长,在任17载,成为清华大学建校以来担任时间最长的一届校长。
梅贻琦,字月涵,天津人,1931年至1948年,任北京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至1962年,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是担任清华校长时间最长的人,因一手创建了台湾清华大学,为两岸清华大学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被广大清华学子尊称为“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
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今天是两岸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逝世60周年纪念日。台湾清华大学为纪念梅贻琦校长逝世60周年,由通识教育中心策划一系列以“梅校长与清华故事”为题之讲座活动,缅怀梅贻琦校长对清华的贡献。
在世人的观念里,要进入管理层,要做好领导,必须能说话道,嘴巴子特别厉害。但是清华校长梅贻琦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个观念。梅贻琦不仅不能说会道,还不善言辞但他就是能当上清华大学的校长,并且把校长这个职位做得很好。梅贻琦到底有多不善言辞呢,从他和妻子的相处中可以看出。
六十年一甲子。甲子轮回,多少蹉跎。1961年,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北大老校长胡适,两人相继住进台大医院。胡适委婉地劝说梅贻琦立一份遗嘱,于公于私向后人有个交代。梅贻琦沉默应之,不为所动。1962年2月,胡适突发心脏病去世。三个月后,73岁的梅贻琦于5月19日辞别人世。
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寡言君子:1931年12月3日,清华大学迎来了她的第10任校长,这位校长在就职典礼上,留下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所谓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
他是清华百年历史上的四大哲人之一,另三位是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他们培养的人才如李政道、杨振宁、张守廉、黄昆、屠守锷、邹承鲁、郭永怀、陈芳允、王希季、朱光亚、邓稼先、汪曾祺等,个人学术和学科贡献,在世界范围内领先。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 4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清华学人手札里的大师风采》的报道。“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近百年前,时任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演讲中的一句话,道出了大师对于大学的重要性。大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