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发布了《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九民纪要》共计12部分130条,内容涵盖民法总则适用的法律衔接、公司纠纷案件、合同纠纷案件、担保纠纷案件、金融纠纷案件及民刑交叉案件的程序处理等诸多争议较大、亟待统一裁判标准的问题,对统一裁判思路、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增强民商事审判的公开性、透明度以及可预期性,提高司法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提供担保不同于自然人提供担保,根据公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本文将探讨哪些主体能够提供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的程序要件、相对人的审查义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超越职权与相对人订立担保合同的处理规则等,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文章转自: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官方微信营业信托纠纷审理中的法律问题研究本文摘编自《信托及其派生关系纠纷法律适用问题研究》,该调研课题获2022年全国法院金融优秀调研成果评选二等奖文/北京三中院课题组随着信托行业在我国蓬勃发展,信托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迅速增长,业务领域差异化逐步显
“退出”作为私募基金运作中的最后一个流程,对外通常指私募基金所投目标资产达到既定退出条件时,由私募基金作为主体,将持有的资产进行出售或转让,以实现基金主体收回基金投资和预期收益;对内则指投资者对基金剩余财产进行分配,实现收回投资款本金的同时,获取一定的利润回报。
《民法典担保制度新规则案例适用》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编著、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案例新作。为了正确适用《民法典》担保制度的有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自2021年1月1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