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现代有很多人十分好奇,皇宫中那么多的太监,难道真的有净身不彻底的吗?太监,又称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家役使的奴仆,之所以叫“宦官”是因为宦是星座之名,古人经过天象研究后发现,天上的帝星位于西侧,有四颗宦星犹如奴仆侍奉帝星。
引言:一说起宦官,我们脑海中浮现的经典人物就是刘瑾、魏忠贤、王振、赵高这类奸臣的形象,他们祸乱朝纲、进献谗言、打压忠臣、鱼肉百姓、大搞党争,反正坏事全是他们做的,让我们恨得牙根儿直痒痒,而对于当时的百姓和忠诚良将而言,恨意只会更甚。
参考文献:1.丁易:《明代特务政治》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12年出版2. 《明实录》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5年出版3. 张廷玉等人:《明史》 中华书局 1974年出版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明朝,一个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极具特色的朝代,宦官群体在其政治舞台上扮演了极为突出且复杂的角色,研读这段历史,感慨万千。明朝初期,太祖朱元璋鉴于前朝宦官干政的乱象,立下严苛规矩,严禁宦官识字、参政,意图将这一群体牢牢束缚在宫廷杂役的范畴内。
“党锢”是这个历史事件的专有名词,“党”比较好理解,门派啊、集团啊、组织啊都可以叫党;汉桓帝在位时,外戚梁翼专权加上他妹妹梁皇后常年霸占后宫让桓帝很是不爽,159年梁皇后崩,桓帝觉得自己翻身机会到了,就同自己最亲近的五个宦官单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一起密谋诛杀了梁翼,抄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