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选取在当时即引起很大反响的十九篇文章,并分为三卷。第一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明,选录了胡适对于思想文化和学术教育领域之思考。第二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自由,选录了胡适关于自由民主的文献。第三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选录了胡适思想如何推动社会改革的文献。
在100年前的中华民国,有一些思想和人物,给我们这个民族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胡适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的著作《容忍与自由》所蕴含的容忍思想,以及他在妇女解放方面的贡献,即使在今日,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胡适先生生活的民国时期,是一个新旧交替、思想激荡的时代。
原创不易,有劳看官点个关注,一起交流![作揖][作揖][作揖]在我看来,胡适的伟大毋庸多言,一篇《容忍与自由》便足以证之。胡适的《容忍与自由》写于1959年,而三年后的1962年,胡适就溘然长逝,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思想的最后一次有力的补充和完善。
xinnuli-12 容忍与自由注9 十七八年前,我最后一次会见我的母校康奈尔大学的史学大师布尔先生(George Lincoln Burr)。我们谈到英国史学大师阿克顿(Lord Acton)一生准备要著作一部《自由之史》,没有写成他就死了。
02教育是给人戴一副有光的眼镜,能明白观察;不是给人穿一件锦绣的衣服,在人前夸耀。比方一个病人跑到医生那里,对医生说:“我这病或者是昨天到火神庙里去,在那里中了邪,或是早晨吃了两个生鸡蛋,然后不舒服。”
此次谢志浩先生的演讲,是在“书店故事”订阅号的编辑组织的第二期上所作,经晴朗文艺书店大力支持。本文全文由杨云龙、肖霄、李云飞三位整理录音,后经谢志浩先生审定,增补了万余字,合计三万五千余字。经谢先生授权,现将第一部分发布,以飨读者。第二、第三部分,12月30日、31日发布。
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曾出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全国财政委员会委员、农村复兴委员会委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驻美大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类科学文化史编辑委员会委员、“中研院”院长。
第一关注乌鲁木齐打狗事件已经过去将近10天了,昨天,澎湃新闻对当事人王建进行了采访,同时报道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这让我们可以更全面了解这件事。我们且回顾且评论,5月10日,王建在乌鲁木齐一家汽车4S店门口打伤了一只黑色流浪狗。
如果自由主义的自由是每个人的自由,而每个人的价值理念和个人目标又不可能一样,甚至冲突,怎么办?在自由主义者看来,唯一可行的,就是尊重并保障每个人的自主权,让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价值理念和个人目标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动路径。
《舍我其谁:胡适【第四部】——国师策士》,江勇振著,联经出版公司,2018年1月版,864页。先说总的判断:本书取材丰富,观点鲜明,人物刻画比较细腻,言常人所不敢言,发前人所未发,对理解和认识胡适的后半生颇有帮助,在胡适研究史上必将占有重要的地位。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近日,陕西西安一个外卖小哥在等绿灯的42秒内狼吞虎咽地扒拉几口饭,就算是晚饭了,见之无人不感动。有一位网友评论说:“第一次希望红灯再长一些!”现实中,很多网约车司机每天至少要工作十二个小时,不少快递小哥一年休息不了几天,生活就是一场疲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