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消保委的一则“‘106’开头垃圾短信鱼龙混杂,多成坑害消费者工具”的消息发布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这则消息中,上海市消保委调研结果显示,76%的消费者表示经常收到以“106”开头的垃圾短信;
文/冯海宁日前,上海消保委针对“106短信”发文称,106短信平台已经成为垃圾短信的最大发送源头。据上海市消保委调查,76%的消费者表示经常收到“106”开头的垃圾短信。上海市消保委建议三大运营商在发送“106短信”时主动标注发送者实名。
中新网上海2月28日电 (记者 陈静)垃圾短信一直让消费者不堪其扰,当下,106短信平台已经成为垃圾短信的一个最主要发送源头。上海市消保委28日披露,该委调查发现,76%的消费者表示经常收到“106”开头的垃圾短信。
3月1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再度发文呼吁强制标注106短信发送者实名让“李鬼”“李逵”一目了然为消费者避开消费陷阱以消费者反映较多的标注“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贷款类短信为例,竟然没有一条是真的。
日前,上海消保委针对“106短信”发文称,106短信平台已经成为垃圾短信的最大发送源头。据上海市消保委调查,76%的消费者表示经常收到“106”开头的垃圾短信。上海市消保委建议三大运营商在发送“106短信”时主动标注发送者实名。
多年来,垃圾短信一直让消费者不堪其扰。据上海市消保委最新调查,76%的消费者表示经常收到“106”开头的垃圾短信。106短信平台是垃圾短信的最大发送源头,并且已经不是普通“垃圾”,而是有毒有害“垃圾”。
最近,不少网友反映,自己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信息,内容涉黄或者涉赌。信息说自己是在校大学生要兼职,可以提供色情服务,随后是链接,如果要联系,复制链接去手机浏览器看。从反映收到信息的读者看,性别有男有女。收到信息的手机用户均为苹果手机用户,这些信息是通过iMessage形式发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