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自序 2002年,我出版了《蔷薇岛屿》。这是第一本散文集。之后陆续出版《清醒纪》《素年锦时》。早期创作阶段的散文,主要以行走、城市生活及情感的个人记录为主体。2013年,出版《眠空》,也许是新的散文阶段的开启。其间相隔十一年。
东南网3月2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散文创作需要点信仰,不是宗教的那种,而是儒家倡导的‘至善至美’。那些大美不言的东西,是散文背后的力量,也是通往人心最温暖的部分。”27日下午,当著名作家阿来如此描述他对于散文创作的体会时,泉州小山丛竹古书院里顿时响起一阵掌声。
■王兆胜2024年度的散文创作,那种高高在上的玄虚之感减少了,大文化散文的热度在消退。创作者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向生活日常,以平和且真挚的笔触,去书写朴素凡常的人、事、物。这些作品,在日常生活中有诗意,在底层书写里见智慧,具有常中有奇、小中见大、淡中有味的表现方式。
来源:河北日报 原标题:生活的探照灯 生命的多棱镜从现实到回忆,从风景到人事,从辽阔到微茫,散文以其宽广的文体包容度囊括天下,这在2024年河北散文作品中得以体现。更加理性的题材选择和文体意识、温润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表达,或可视作年度创作的总体性特征。
乡愁是一种对家乡的眷恋,这种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以独特的笔触和视角,用文字抒发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及无尽思念。这类散文作品,往往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情感与回忆的世界,让人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那份对故土的热爱与不舍。
行吟者的情怀——心安归处是故乡——读姚茂椿散文集《和吟声声》文/梁迎春念兹在兹,惟桑惟梓。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侗乡作家,讲述侗乡故事,传播侗乡文化,也许是对这片故土最好的报答。而某种意义上,我们的阅读,是对作者丰富灵魂的致敬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