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句话并非李世民原创,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而后在战国时期的《荀子·哀公》和孔子的后人编纂的《孔子家语》中都有相关记载,原文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战国时代,分封制日渐瓦解,统治阶层穷奢极欲,老百姓苦不堪言。孟子赓续孔子的君子“仁”学,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仁政思想,引导人们成就美德,成为向善向上之人,最终实现“天下定于一”“万物归于仁”的理想社会。得其心者,斯得民矣。
以书之名,阅有限人生。启迪:“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自《荀子·王制》,它的原文是,“君者,舟也;在政治上,李世民一改隋朝时期的腐败官吏的坏风气,任用魏征等贤能,大力整顿官场风气,唐太宗以能作为选官的基础,在位期间虚心纳谏,开创三省六部制度,以此来制衡相权,加强中央集权,稳固封建统治。
2024年11月,川滇横断之旅的第二天,我和老友阿来老师相聚若尔盖草原。阿来老师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也是我非常认可的挚友,他对于自然、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阿来老师本身是藏族同胞,既然来到了他成长的地方,我自然要邀请他一起对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