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复习烦躁的时候,来看一看干货分享,既能补充知识,又能调节一下状态~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单体构成,一般都由三个部分组成,这三部分从上向下依次为:屋顶、屋身、台基也可从上到下分为:屋顶、斗拱、墙与柱、台基。
它不仅是在建筑最上面起围护结构的作用,而且屋顶形式、屋脊做法和装饰物,以及采用的屋面材料等,都能反映出建筑的等级、建筑的使用性质、类别、建筑物主人的身份地位等,并在这些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是绝对不可逾越的。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富有艺术魅力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建筑的冠冕。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以人字顶为基础,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作了种种引伸和变化,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屋顶样式,极大地丰富了建筑物的整体造型。
千年弦歌不绝的岳麓书院里。屋顶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艺术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逐渐形成了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等多种形式,是建筑等级性的重要标识,而且,其上也承载着许多精美、生动的装饰,如龙、蚩、狮子、鱼等动物,给严肃恢宏的建筑群增添了一道道灵动而可爱的风景,除了美观,它们还承载着固定构件等重要作用,是真正的实用与美观的统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指示精神,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根据《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开展“典赞·2021科普中国”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中国建筑学会于2021年7月19日至8月8日期间组织开展“典赞·2021科普中国”建筑领域年度科普人物、年度科普作品征集推选工作。
【来源:福建日报】闽西地区的雀替装饰 兰宇翔 摄雀替又名“角花”或“托木”,乃福建古民居中一雅致之木制装饰。《中国建筑图解词典》载,雀替者,置于柱之巅,与柱并肩共承其上压之重器也。此非徒为装饰之木构,实乃构造之要枢。彼物位居梁枋与柱之交,兼具连接稳固之双效,妙用无穷。
近日,在大唐西市博物馆的秦晋传统瓦作艺术展中,集中展示了众多素雅、古朴的中国古建筑精美构件。除了惊叹于千百年前古人的智慧与极致匠心之外,飞檐斗拱之间藏着的美好愿望也被解读了出来。鼓楼模型上的脊兽。这些在屋檐上排排坐的小兽们叫做脊兽,是代表了工匠们希冀与祈愿的瑞兽。
“中国文化充满魅力,我愿为促进阿中文化交流贡献力量。”这是不少阿拉伯国家青年当下的心声。“中国热”和“中文热”近年在阿拉伯国家不断升温,在年轻人中热度尤高。不少阿拉伯国家青年主动以自己的专长向自己国家的民众传播中国文化,成为中阿文化交流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