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24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分享了量子信息科技发展的现状与展望。其中对于量子计算,潘建伟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也有翻译为“量子霸权”)。
在中国,提到“量子通信”,必然会提到一个名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早在21世纪初,潘建伟就已经在心里设计出一张中国量子技术发展的“规划图”:从初步实现局域的量子通信网络,到实现天地一体的全球范围量子通信网络,大幅提升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王敏“参观完展览,我很震撼,量子技术的应用已经如此广泛了,很多成果得到了转化。这让我们从事量子前沿研究的科研人员有了更大信心。”在近日于合肥召开的2024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教授潘建伟如是说。
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美国科学家约翰·克劳泽和奥地利科学家安东·塞林格,以表彰他们为纠缠光子实验、证明违反贝尔不等式和开创性的量子信息科学所作出的贡献。
《十万个为什么》是几代中国孩子的科普启蒙书。60余年来,作为“共和国明天的一块科学基石”、中国科普经典品牌,《十万个为什么》已先后出版6个版本,累计发行量近2亿册,海外版权输出有效地扩大了中国原创科普图书的海内外影响力,使其成为国际大型少儿科普丛书的标志性产品之一。
10月7日起,本年度的诺贝尔奖将陆续颁发。距离上一次有中国人(华人)获奖已经过去快10年了,还记得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奖时的情景。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最高奖这是得到全球公认的,由于前些年我国科研水平距离国际顶尖水平差距太大,导致我们鲜有获奖,那今年我们有机会吗?
近日,据香港知名国际媒体《南华早报》消息称,中国著名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教授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这顶帽子来得正是时候,因为就在几天前,美国刚刚将中国量子技术领域的“核心”企业和研究机构列入了最新的制裁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