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欢阅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无论小说、散文、杂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祝福》...每一篇文章,不同阶段不同年龄读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时候让人感到悲哀,但也有时令人遐想联翩,就如《故乡》...
鲁迅小说《故乡》节选入了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课本,篇名为《少年闰土》。《少年闰土》所配插画,是按原文中这段话的意境来绘制的:“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一句“我仿佛是瓜田里的猹”,唤醒了广大网友关于闰土的童年记忆。印象里,他是皎洁月光下戴着银色项圈的英俊少年,用手中的钢叉奋力刺向偷吃瓜的猹;也是毕恭毕敬地站在门口,叫迅哥儿“老爷”,并让身后的五儿子给迅哥儿磕头的底层农民。
他是鲁迅先生笔下一个耳熟能详的人物,其实在历史上,这个人物是真实存在的,他就是章闰水。在鲁迅的眼里,少年的章闰水是一个朴实、活泼、健康、勇敢的农村少年,他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对鲁迅也始终有真挚淳朴的情感;
文|四月编辑|削桐作琴闰土是鲁迅先生笔下一个鲜活的角色,其实他是有原型的,并不是虚构的人物。闰土的真名叫做章运水,和鲁迅笔下写的一样,他是长工家的儿子,家住在绍兴市上虞区道墟街道杜浦村,是鲁迅儿时的玩伴。
这两天关于小学生课本的插画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此处暂且不提,近来看到几幅关于语文课本上少年闰土的那幅有名的看瓜刺猹图片,不禁让人惊叹,即使看着正常的插画,也在一点点发生变化,而这变化确并不是朝着“更高、更快、更强”发展,心中泛起一丝难过,虽然我不懂美术,仅从个人观感进行阐述,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三十年前,海边的沙地里,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朝着西瓜地里的猹尽力刺去。三十年后,一位脸色灰黄、眼睛红肿、满脸皱纹、手掌开裂、穿着薄棉衣、戴着破毡帽的人,满脸愁苦地站在“我”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