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清明的脚步日益临近,这个承载着我们对先人的深深眷恋与追思的节日,又唤起了许多尘封的传统记忆。其中,上坟添土作为清明祭扫至关重要的一环,里面的门道可真不少,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唠唠。 一、新坟的讲究 新坟,宛如一位初来乍到的“访客”,在传统习俗的视野里,有着别样的“待遇”。
土地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人对于土地情结由来已久,古人向来讲究“入土为安”,无论生前还是身后都要与土结下不解之缘,清明节是民间上坟扫墓的日子,后人来到先祖的坟前,感恩先人的付出,同时寄望先祖继续保佑后人平安幸福,所以每年到了清明节,有后人的家庭都会提前赶回来,准备好祭品前往先祖坟前祭奠,传递着家族后人对先祖的怀念。
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在小编的家乡就看到这些天,陆续有人已经开始扫墓祭祖了。当然了更多的是去自家的祖坟修整一下,把进山的路给清理出来,然后再把祖坟四种的杂草、野树等给清理掉,这样方便到时候清明节去扫墓祭祖。说到清明节祭祖扫墓,其实自古以来在民间的规矩也是比较多的。
今天是“一百五”,是去坟地给先人修葺坟墓、添土的日子。“一百五”、寒食、清明这三天相连,是民俗所说的“清明节”。关于这三个特定日子的由来,我们分别讲述:一、“一百五”“一百五”一般为4月3日,也就是清明节气的前两天。为何称为“一百五”?与24节气的算法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