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进攻并非完全不可阻挡的,盟军把每一个能被拼凑在一起的人,尽管他们几乎没有受过现代战术训练,但都被扔进战场,不顾一切地保住了阵地,军队很快发现关于野战防御工事的思想已经过时,他们负担不起用老的“肩并肩”的方式把人挤到前线去,因为前线太长了,只有当人力分散得到处都是时,他们才有
快到八.一建军节了,央视军事类节目又集中展示我军一年来的建设成果,其中军迷们喜爱的《军武零距离》将播放八.一建军节特别节目,在节目预告当中展示了我军野战夺取敌防御阵地的场景,也就是演习双方展示堑壕争夺。
相信看过一战或二战电影的朋友们,肯定对战壕并不陌生,作为两军对垒当中最为重要的掩体,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的战争史,虽然现代战争已经变成了治安战和城市战,但战壕依旧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那么长达几公里的战壕,是士兵挖的吗?
在现代战争当中,挖战壕,到底是在挖战壕,还是挖坟墓呢?近日,阿塞拜疆军队利用无人机突击,轻松夺取了亚美尼亚军队一块战壕阵地,至少数十名以上,甚至更多的亚美尼亚士兵战死在战壕里,还有多辆火箭炮被扔在阵地上。
无人机已成为俄乌战场上的麻雀,满天游荡发现目标就冲,俄军多次用装甲车,越野车,摩托车飞速冲田野夺取阵地,结果半路就被FPV打击,轻则伤一片,重则车毁人亡,这已成了常态,目前形势这么好,却难以大规模攻击前进。
起初有几个编制比较健全的德军部队,还使用了弹性防御战术,他们在苏军展开炮击之前,撤出位于一线的防御阵地,通常会撤至二线阵地,二线阵地一般距离一线阵地有800~2000米之间,这个距离主要由地形决定;之后苏军会对空无一人的德军一线阵地展开炮击,炮击过后,苏军的坦克会一马当先,步兵随
谢家岭位于本溪县县城小市镇西部的南北走向的山岭,因山的另一面有一个村子叫“谢家崴子”,所以此山被称为“谢家岭”,此山原有一烽火台,不知建于何年月,小市地区的人习惯称之为“老墩台”。谢家岭是扼守小市地区的门户,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军曾在此反复争夺多次,最终以我东北民主联军获得了胜利。
约克镇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役,在此役中美国大陆军司令华盛顿联合法国援军司令罗尚博伯爵和海军将领德格拉斯从海陆两面合围,将英军副司令康华利率领的9000多名英军和黑森雇佣兵围在弗吉尼亚半岛的约克镇不能动弹。
掩体是保护作战人员安全、隐蔽进行射击以及观察、指挥和操作技术装备用的露天或覆盖工事。当过兵,尤其是当过步、炮、坦克兵的网友,一定会对野外开挖掩体工事印象深刻,这可是标准的体力苦活,尤其是在冬天,或者遇到坚硬土地的时候,依靠人工开挖一个火炮掩体,能把炮班8个人脱层皮。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以下简称华野)、中原野战军(以下简称中野)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场战略性进攻战役。今年1月10日,是淮海战役胜利72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