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在历史的烟云中,总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人物,用微小的举动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有时候,甚至只是一字之差,就能在鲜血淋漓的权力斗争中挽救千人性命。今天要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宦官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体有残缺,但是他们却陪伴在皇帝身边并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他们一边顺着皇帝做一些不利于国家却对皇帝有利的事情,另一方面因为他们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掌握了第一手消息,因此许多官员不得不巴结讨好太监。
众所周知,太监一直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当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他们有的位极人臣,有的祸乱朝政。他在宣读皇上圣旨的时候,故意念错了其中的一个字,竟然成功挽救了上千人的生命,这个太监就是张居翰,他也因此被称为历史上最善良的太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公元926年,后唐庄宗下诏,“王衍一行,并宜杀戮。”王衍是后蜀蜀主,被打败后带着千余人迁往洛阳。宦官张官翰接诏后犯愁了,杀降不合天理,也不合人情,怎么办呢?突然,他灵机一动,悄悄改了一个字,却救了上千人。另厉害的是,竟然无人察觉。
在唐朝末年,五代十国的乱世之中,一个普通而不起眼的太监在宫廷的深宫大院内,悄悄地点燃了一线希望之光。他的名字是张居翰,历史上罕见的善良太监,一位在权力斗争与暴政中保持着人性与良知的平凡人物。他的故事,以一种鲜为人知的方式,流传在朝堂之外,成为了一段传奇。
张居翰出生在唐末年间,当时唐朝已不再像原先那么强大、众军阀割据,相互内斗,皇室的权力不复往昔。张居翰出生后,在咸通年间,被当时的掖庭令张从政收养,也正是他的帮助,张居翰才走上了仕途。因为唐末每个皇帝的在位时间都不长,张居翰官职升降也较为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