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中小学教材问题频发,令家长愤怒,令国人愤慨。面对这种情况,国家相关部门虽也出手整顿过,但从整顿效果上看,收效甚微。不仅如此,有些问题还愈演愈烈,比如这次的人教社小学数学教材插图事件就是一个典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中小学教材问题接连出现呢?
摘要:用好统编教材,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改变。教材是一个整体,特别强调目标的层次性和发展性。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语文教学要轻装前行,首先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但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重要依据,是教学的基本资源,教学内容的选择坚持以文本为先的原则。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体现国家意志,是事关未来的战略工程、铸魂育人的基础工程。为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要求,我们设置了“教材建设笔谈”专栏,旨在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教材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
2024年9月3日,温儒敏在北京家中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这幅藏头的书法,挂在温儒敏家的客厅。他曾感慨,在中国喊喊口号或者写些痛快文章容易,要改革就比想象中难得多,在教育领域哪怕是一寸的改革,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新课标带来新理念和新视域。依据新课标编写的统编小学语文新教材有哪些新特点?对具体的教学提出了哪些新挑战?本期特邀特级教师李怀源撰文解读,以飨读者。2016年,统编教材开始在全国试行,此后每学年都会有一些常规性修改。
《概论》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广大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件要事,是亿万青年学生学习中的一件喜事,要充分认识《概论》教材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方面的重大意义,突出“研”字,进一步用好教材。
“从前有棵树,叫‘高数’,树上挂了很多人。”虽是调侃,更凸显这门学科在大学学习中的重要及其艰深。自2014年出版以来,其年均销售量达214万册,累计印刷1285万册,是国内使用面最广、影响最大的高等数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