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0日,远在火星执行全球遥感科学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已经在火星“上岗”满两年。两年来,环绕器“履职尽责”,获取一手探测数据,取得丰硕科研成果。目前,火星已迎来了春分,火星环绕器在“环绕火星”的岗位上履职,持续开展对火星多维度探测任务。
北京时间7月6日,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发表了中国天问一号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领导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祝融号着陆区发现火星古风场改变的沉积层序的证据, 证实风沙活动记录了火星古环境随火星自转轴和冰川期的变化。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2月10日,远在火星执行全球遥感科学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又称:“天问一号”环绕器或火星环绕器)已经在“火星职场”奋斗满两年了。这两年,它从“职场小白”探索起,逐渐成为一名熟练掌握多项技能的“职场干将”。
一系列探火成绩取得的背后,离不开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中国航天人。戳视频↓↓↓一起来认识“天问一号”任务的火星环绕器研制团队,看看他们探索火星的故事。在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设计师正在对火星环绕器的状态进行验证。
2022年的第一天,国家航天局发布天问一号探测器传回图像。其中一张轨道器和火星的合影惊艳众人,这也是人类航天史上首次从这个视角拍摄。毫无疑问,一定要有一个距离轨道器很远的相机才能拍下这个合影。实际上,拍照用的是“自拍神器”,分离测量传感器,简单来说,就是扔出去一个小相机帮忙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