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升高,降雨增多,野生蘑菇纷纷“冒头”,吃货跃跃欲“采”。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赖燕指出,5-7月是蘑菇中毒高发期,其中鹅膏属蘑菇最为“狠毒”,“吃货”们需警惕。在我国野生菌中,毒蘑菇有400多种,最典型的“杀手”为鹅膏属(Amanita)物种。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中国山东省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剧毒身亡”事件。据报道当地三名男子因食用一种野生蘑菇而中毒,其中一人不幸死亡。据分析这种野生蘑菇含有高毒素,一旦误食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南海网7月26日消息(记者王洪旭 实习生陈龙)近日,海口市民刘先生爆料称,他的一位朋友拍到草坪里长的蘑菇,而且长得很大,不知道能不能吃,希望媒体关注报道。此外,也有网友表示,连日暴雨后,小区的草坪上也长了很多类似的蘑菇。
气温日渐回升,湖南省也迎来了雨水多发季节,野外各种蘑菇也进入了生长旺盛期。许多人可能已经准备闲暇时候与三五好友相约采摘蘑菇,体验田园生活,但需要注意的是,许多野生蘑菇与食用菇外形相似,仅靠肉眼难以分辨,市民朋友极易误食引起中毒,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死亡。
一个蘑菇里面可能混合多种毒素,一旦误食了野蘑菇,一般在进食后6到12小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经对症处理消化道症状可能会获得缓解,但此时切不可轻视,因为这可能是含有鹅膏毒肽的毒蕈“假愈期”的表现,随之而来的是爆发性肝功能衰竭期。
野生蘑菇中毒高发季,勿采勿食要牢记雨水过后,公园、山区、树林、绿地常常会“冒出”各种各样的野生蘑菇,一些有毒蘑菇也混迹其中。蘑菇中毒常发生在6—9月份,9月份仍是蘑菇中毒的高发期。在此提醒大家:勿采勿食勿买野生菌,谨防蘑菇中毒。
央广网北京7月14日消息 入伏以来,北京迎来了降雨天气,空气湿度大,土壤含水量接近饱和,非常适宜野生蘑菇生长,因此蘑菇中毒事件发生的风险较高。北京市疾控中心发文提醒,到公园和郊外游玩,切勿采摘、食用野生蘑菇,见到下面这些毒菇,更不能随便“挖呀挖呀挖”。
一年一度的“吃菌季”来啦一锅炖不完的超大野生菌抢占眼球谁流下了羡慕的口水?我们享用了野生菌美味也要警惕中毒的风险野生菌的食用误区您都了解吗?食用野生菌这些误区您必须远离颜色朴素的蘑菇无毒这是有关蘑菇的谣言中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一个。
夏季是野生蘑菇的生长旺季,也是人们误食毒蘑菇导致中毒的高发时节。在采收和食用蘑菇时,应该注意哪些事儿?辨识毒蘑菇存在哪些误区?万一不幸“中招”,应该怎样紧急处理?本期《求证》,我们邀请专家好好和大家“说道说道”。
#头条创作挑战赛#张叔一家平常十分养生,很喜欢吃一些纯天然的野菜。一次外出踏青时看见小摊贩在卖蕨菜,于是买了一大袋回家,当天晚上就把蕨菜炒了尝鲜。一家人对蕨菜都赞不绝口,然而吃完后没多久,张叔就出现了呕吐症状,其他人也陆陆续续出现了呕吐症状。
“蘑菇有重金属,不能吃。”网上有视频称蘑菇虽然味道鲜美,但是富集重金属的能力特别强。人体没有排除重金属的能力,久而久之会引起肾小管坏死,因此得出结论:蘑菇有重金属,不能吃。并非如此。蘑菇的确具备富集重金属的能力,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吃的蘑菇都重金属超标。
近期,本市仍气温较高,雨量较多,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的风险较高,相关报道也频上热搜。一位野生菌中毒患者讲述中毒感受,“灯会变人形,手上长各种小人,有鼻子、眼睛,很有立体感,闭上眼睛后还能看到成群的牛羊马......